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创新或者发展,亟需从观念文化的维度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定位。归结起来,应从主导与协同、服务与管理、实效与虚功、价值与技术、助人与自助、本地与外来、"运动"与常态、精英与"草根"、无形与有形、增量与存量、顶层与基层等方面着眼,协调和处理好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揭示文艺规律的产物。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美学观,从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革命,世界观与创作、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等诸多关系中来考察文化现象,是从根本上揭示文艺发展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全社会的观念大变革。倡导并树立自主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竞争与合作、风险与机遇、效率与公平、法制与道德、发展与稳定、创新与学习、科学与人文、全球与民族的和谐观,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与流、破与立、血脉与灵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和法家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时代特色和当代价值。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平台,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吴光芸 《东方论坛》2009,(2):119-123
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因而有必要培育国家与社会之间协作性的社会资本,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新科学发展观是国情和现代化及社会全面进步的合理选择,其理论基石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 会、科教互动平衡和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 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科教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手段,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基础条件和终极因素。重建公 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包括生产与消费的规范,人与物的现代化,社会与文化的融合,社会文化与经济伦 理的升华以及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关注点或侧重点是不尽一致的。马克思更强调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即实践中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 ,恩格斯则更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认识中的反映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继承者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哲学特色 ,在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意志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能动与反映、解构与建构、激进与渐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关系问题上 ,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均有相当明显的差异 ,从而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 ,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历史影响 ,形成了前后相继而又有很大差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传统的高校组织文化观带来了强烈震撼。它尊崇非理性、人文、合作、民主、无序和分化,贬损被传统观点过分推崇的理性、科学、分裂、权威、有序和统一,这有助于反思现代高校组织文化的弊病与不足。然而,我们需要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局限,统合曾被传统和后现代主义肢解的价值,对高校组织文化进行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分裂与合作、权威与民主、有序与无序、统一与分化的二元建构。  相似文献   

11.
听力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正确处理好听力课堂教学中,教材与教学内容、听与说、严肃的课堂纪律和轻松学习环境、文化背景与听力理解、听力与记忆力和精听与泛听的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对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一些有益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拉菲尔前派画家米莱斯出身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又出走于此间,并交错着与传统美术教育的分分和和。在维多利亚的真实情境中,他的造型观、自然观、想象观都是发挥学院传授的精湛绘画技巧去成就的。从米莱斯的素描画稿、风景画和肖像画等文本中,可以解构出其与学院美术教育内容、形式、理念的冲突与契合、叛逆与尊重、疏远与回归。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发展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的总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行动的统一,是发展外延和发展内涵的协调。社区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本质特征、基本思想、内涵、模式的整体认识与实践。社区教育发展应在均衡、服务、开放、特色、评价等五个方面体现出与时代前进相适应,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区建设相同步,与社区民众需求相吻合,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相和谐。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其实质或核心就是学生、学校和政府的权利关系的再整合。文章认为,在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校权利关系的基本点分别是:自主办学和有限政府、自由竞争和献身科学、自由选择和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现代性特征逐步渗透到文化价值之中,从而引发文化转型,出现价值的分化和文化多元化。分化的价值和多元的文化中可能出现经济原则与政治文化目标、秩序的理性化与文化生活的非理性化、文化的主体性与工具性、传统和本土文化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文化之间的不相协调,即社会主义文化矛盾。文化矛盾的缓解机制主要包括调节自我与社会、协调各系统领域、建构文化认同和促进文化自省与交流等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践蕴藏着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全部奥秘,是统摄环境哲学全部内容的理论“座架”。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实践性、辩证性和历史性这三重维度,为我们科学地理解和处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 的关系问题,整合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视野。  相似文献   

17.
为保持经济、社会和自然等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行政法治作为法治的核心与关键,理应积极回应、关注和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与之相融,从而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与激励。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政法治的契合应是全方位的,应在行政领域的立法、执法和程序以及诉讼救济上皆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会科学精品课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教育形式的个性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等。我们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2003年已经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百门精品课程之一的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为基础,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规划、程序、评价指标体系、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要处理好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精品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精品课程的认定与评选、形成与发展、宏观与微观、合作与竞争、规范和创新、内容和方法、基础和专业、教学与科研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推行了民族文化生态村、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间艺术之乡、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等多种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模式。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存在着保护与发展难以兼顾,理念存在缺陷,策略与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应深刻认识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反思其理念和策略,思考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民族地区乡土文明的存续、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政党政治中较党政关系更为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政党都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关系。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政党与社会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多维度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新形势下,秉承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新精神,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总结、实证调研、国外借鉴、法治构建和价值定位等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