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与宋代的开封向氏一族有深挚的交谊,向氏的很多子弟都是胡安国的学生,他们为湖湘学派的莫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碧泉、隐山是核心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湘学的真正诞生地。以心性修养为基础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核心湖湘文化 ,其真正的源头就是胡安国父子所开创的湖湘学派。胡安国父子于南宋建炎三年 (112 9)冬来到湘潭碧泉 ,精研理学 ,讲学授徒 ,创立湖湘学派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并改变了湘潭和湖南的闭锢风气 ,为湖南地区近世人才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创造了人才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舆论奖励条件。湖南地区重视人才风气的形成 ,胡安国父子是始作俑者。湘潭碧泉和隐山也就因此成了湖湘核心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首当其冲和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湖湘学派是宋室南渡之后的理学第一大宗,作为开创者的闽人胡安国长期在湘潭和衡山地区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弟子,他们都为湖湘学派的奠立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安国是宋明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湖南士人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发展到一体化的过程。北宋时期,湖南士人社会处在以县域或州域为单元的分散发展过程之中,尚未形成湖南全域性的士人社会。南宋时期,随着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一流名士移居湖南,以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涵盖湖南大部的士人圈,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的理学思想也随着其众多湖湘弟子深入湖南社会,逐渐形成了湖湘学派,湖南士人也第一次有了共同的学术旨趣和价值取向。因此,南宋是湖南士人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既关系到程氏之学的流传,又关系到湖湘学派的思想来源,澄清这一问题是有重要的学理意义的。胡安国不仅与谢良佐、杨时、游酢、侯仲良、王萍等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又与他们的弟子有相当密切的往来。他们互相切磋,互相勉励,不仅对南宋理学的兴盛,而且对推进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安国是南宋理学的开创者,其理学紧密结合国家的现实危难,所上《时政论》亦有学理价值。此外,胡安国还是湖湘学派的创立者。胡安国是宋代春秋学史上的杰出人物。尊奉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雍、张载和程颐共七家之学说为撰述纲领,这是胡安国标举的思想旗帜。直接地取法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来著书,这是胡安国采取的撰述策略。胡安国对宋元明时期的科举考试影响巨大,《春秋胡传》成了考试指南。胡安国欲以自己的著作来顶替《左传》,这一点他没有办到。尽管《春秋胡传》具有理学的深刻性,但它却缺少史传文学的情节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8.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 ,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胡大时等 ,直至 12 78年南宋灭亡为止 ,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 ,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 ,“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 ,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赵宋王朝建立以来,由于重文抑武,提倡皓首穷经,统治者贪图丝竹之乐,歌舞升平,以致纵欲败政;读书人生活面狭窄,不谙世情,多“书卷方巾气”。两宋文化早已丧失了汉、唐文化那种阔大、开朗、奋发的气慨,转而为重内心的省视、调息、玄虚之自适。官场和世风的“骄奢淫逸”、腐朽浮靡,终于导致徽、钦二帝北掳的“靖康之耻”。在国家民族危亡之秋,针对当时的仕风、士习,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在湘潭碧泉书院创建了湖湘学派。湖湘学派与湖湘民性结合,形成了安邦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修养身性、勇于任事,坚韧强悍、吃苦耐劳的湖湘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械、胡大时等,直至1278年南宋灭亡为止,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支十分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从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孕育、形成、从低迷到复兴、大发展和新飞跃五个时期。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古老传统之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中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对推进湖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于湖湘大地的生生不息、薪传火递的湖湘文化精神涵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湖湘儿女。强调体用合一、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 ,经王船山的极力阐扬 ,中接曾国藩、杨昌济等 ,至毛泽东而发挥极致 ,铸就了他特殊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李达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宣传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湖湘文化对李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实践的认识论和辩证的方法论、强烈的爱国热情。湖湘文化在李达的思想和政治宣传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自古及今历代湖湘子弟具有“忠义之气 ,”湖湘文化中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无疑深受其熏染。青年时代 ,他投笔从戎 ,亲自参加鸦片战争 ,由此形成了忧国忧民思想。退出官场 ,即使在归隐期间 ,郭嵩焘虽不在其位 ,却谋其政 ,心系朝廷时局 ,关注洋务大事 ,积极建言献策 ,凝聚着一股浓浓的爱国深情  相似文献   

15.
朱希祖与胡适都是民初北大的著名教授。朱希祖是章太炎的弟子,是章门在北大的代表人物;而胡适则是当时北大英美派的精神领袖。朱希祖与胡适在北大校政、新文化运动以及学术往来上均有过良好的关系,但最后还是由合而分。他们相互关系的嬗变是当时北大太炎一系与英美派历史关系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新月派重要诗人朱湘在广泛吸收西方新诗的基础上,扎根于民族传统,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中国新诗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的朱湘诗歌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了诗人诗歌中中西合璧的因素,以及诗人对新格律诗的建设、发展和完善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胡瑗的教育改革实验及其文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勾勒胡瑗中年之后自苏州州学、湖州州学到中央太学的从教历程入手,依次分析了其分科教育法的核心内容以及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因,最后则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胡瑗这一教育改革成果的文化效应,并由此揭示了其超越时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芸”考辨     
《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农作物词最早的弥足珍贵的资料库,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古注和考古实物对其所收词语进行考辨。历代古注、字书以及当今学者对"芸"有不同的说解:"芸"被释为"香草"、"芳菜"、"芸蒿"、"芸香"、"芸薹",等等。作者根据《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注、植物命名理据及农学、中药学等的佐证可知,《说文解字》中的"芸"不指芸香、芸薹,而当指伞形科植物"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