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国法院系统提出了"司法为民"的口号.分析了"司法为民"这一提法及形成这一提法的原因,并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和现行体制对形成这一提法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司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表现在司法体制和法院自身体制等方面.分析成因,有助于我们寻找解决"执行难"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跨境电商交易迅猛发展,但也带来诸如产品质量标准与标注、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境执法与司法管辖、跨境电商双重征税等法律问题,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探索制定统一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加强跨境电商司法与执法合作.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法律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跨境电商法律合作机制建立与执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此,我国应当推进"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以经济组织的名义推动法律合作机制的建立;还应当以区域跨境电商法律合作推动整体合作的实现;此外,应当通过缔结双边与多边条约的形式,推动法律合作机制的构建与跨境联合执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磨洋工"是一直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也有管理、文化思想观念和员工民主权利的问题。它是企业管理一种隐性博弈的反映,也影响着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改革旧的体制,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评估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拓宽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的司法承载着树立法律权威、实现社会正义这一神圣使命 ,而只有具有公信力的司法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司法公信力的取得不仅需要有适当的“软环境” ,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能够产生公信力的司法是司法的“应然”状态 ,同时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在司法权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由于司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的存在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失真”。对此 ,一是要树立程序正当观念 ,二是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制约权力的滥用 ,以遏制司法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6.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机构接管了家庭的许多功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家庭体制是我们考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一把钥匙,认清其变迁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而阐释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吧"字,作为象声词,可以独立使用;作为语气词,则只有依附作用,且没有构词能力.音译外来词"吧"(bar)既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又能够独立成词.继"酒吧"一词后,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X吧"、"吧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吧族词"."吧族词"的大量出现,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吧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吧族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折射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发展,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大社会.  相似文献   

8.
"私了"现象的法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思想的基础上,以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私了"存在的经济根源,并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详细探究了"私了"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其它成因,提出应在法律的许可限度内,允许公民在一定规则和司法的合理引导下,通过"私了"的理性协商、沟通和对话解决问题,使公民合理地享有私权自治处理纠纷的权利与可能.  相似文献   

9.
一、大众文化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尽管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也有过所谓"文化热"之类的现象,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申明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勃兴,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化最为清晰的"变更线".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正与这一大众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司法组织的官僚化是法治社会到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司法在组织结构上向现代官僚制发展是司法目标、诉讼价值目标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司法官僚制具有明显的优点:它有助于提高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有助于加强系统内的权力监督;增强司法权对外部干预的抵御能力。但过分"官僚化"则会产生更多问题,如与司法民主的社会诉求相悖,影响审级制度的正常运行,制造新的公正危机,并从整体上降低司法审判的效率。针对我国国情,在对传统司法组织进行改造时,一方面应当继续深化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改革,另一方面则应当努力解决过度官僚化带来的问题,如民主问题、等级问题等,这些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对司法组织进行"扁平化"改造;提高诉讼的民主参与程度;科学分权,均衡各层级法院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11.
“抱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诉讼制度,属于法律制度的范畴。同时它又是诉讼过程中诉讼者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建基于法律诉讼基础上的关系性内容。在历史学本位意识之下,“抱告”实则又是法律实践、人际关系、社会变迁乃至社会结构转变的内容,是社会史对清代乡村秩序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产权房"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争论的热点,但是各种有关"小产权房"的观点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对"小产权房"命名不准确、分类不合理,提出建立"集体用地流转制度"时忽略了其应有一定的限制。通过分析"小产权房"法律特征,赋予其法律意义上的名称"村镇集体土地商业住宅",进一步界定其为"建筑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销售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宅"。通过对"村镇集体土地商业住宅"的重新分类,提出对"小产权房"进行"分类规制"的建议,并提倡建立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同时强调给予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申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事审判实践,还可能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梳理“申诉”在现行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框架内的地位,明确“申诉难”在制度上的诱因在于“申请再审”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运用实务材料和信息分析“申请再审”渠道的症结所在,同时考虑再审程序的法律属性,立足于“法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提出切实可行的“再审之诉”制度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命题,既是对法律碎片化的方法校正,也是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法治时代的标志是去革命化、消除政治权威的绝对性,这就需要社会的话语系统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法律话语应该替代政治修辞的权威,所有的政治诉求都应该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法律修辞的力量应该超过其他的话语系统,从而成为最常用的思维形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人们把思维的重点集中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上,但离开了法治,所有的创新都不会从根本上促动中国的进步.把法律作为修辞是筹划中国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法学界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从权利角度审视社会公平问题是最佳点,权力运行中的公平问题、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问题、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关系问题、代际公平等问题,无不与权利休戚相关。应该说,权利是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17.
《周礼》保存了不少先秦的法制资料,其法律史料价值颇受关注。很多学者根据其记载的法律资料,在礼、刑、民、政、诉讼等法律规范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其所反映的损害赔偿规定未有专文考察。从《周礼》所见的法律资料,结合金文、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可知: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先秦社会就已有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周金文和周代文化考古的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可发现老子在西周担任过柱下史职务,就是御史,后改任收藏史,负责盟誓、法律法规的管理工作,都是司法职事.晚年,他著《老子》一书,其中充满了批判精神,也包含着丰富的法律哲学和思想.他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天下有道,法制理想是善政爱政,提倡做人、为政都要"正",认为战争和犯罪的根源是社会的不公平.老子很多的法哲学见识,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周金文和周代文化考古的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可发现老子在西周担任过柱下史职务,就是御史,后改任收藏史,负责盟誓、法律法规的管理工作,都是司法职事。晚年,他著《老子》一书,其中充满了批判精神,也包含着丰富的法律哲学和思想。他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天下有道,法制理想是善政爱政,提倡做人、为政都要“正”,认为战争和犯罪的根源是社会的不公平。老子很多的法哲学见识,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体制和制度问题都是经济法学传统的、固有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经济法学大有可为.住房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及"次贷"危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法,需要动用各法律部门尤其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原理,综合系统地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