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在民族生存环境,习俗和宗教等条件下,对文化与文化翻译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3.
文化翻译与归化异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准则,文化传真则是文化翻译中"忠实"准则的最好体现.受不同文化及语言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翻译时,无论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会造成语言意义的走失.基于这一观点,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及文化意义走失的原因,以从中寻求文化传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翻译学界,文化学派主张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了解语言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了解中西方行为方式中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并遵循"文化传真"这一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真”是文化翻译忠实性的要求,也是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杨宪益和霍克斯对《红楼梦》英译本的实践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论采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都必须结合作者的意图、译者的翻译目的、读者的层次和要求,从而尽可能实现“文化传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真"是翻译理论中最高准则"忠"的体现。受不同文化及语言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叛逆"总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在译语环境中通过合理的"叛逆"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7.
翻译已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互动是其重要特征。"文化传真"意指翻译忠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者从文化的角度最大可能地传递原语的文化蕴涵,再现原语承载的文化韵味。"存异求同"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达到"文化传真"的一种理想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文化、语言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探索了文化翻译的技巧方法.本文认为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与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的信息符号系统.因此,翻译应放在文化背景的大语境下来考察,即对文化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译者必须了解文化的蕴涵,翻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以求得文化意义的最大可能地准确表达,这样才能做好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9.
汉语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提高对歇后语的翻译能力,必须认真研究歇后语的翻译标准.文化"传真"作为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歇后语翻译,只是翻译实践中要注意对文化"传真"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中文化问题比语言问题更重要.通过分析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情况,指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应遵循"文化传真"与"存异求同"之原则,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力求保持原语文化意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出现应归功于西方语言学者奈达、韦内、达贝奈特、穆南、威尔斯等人,但自70年代以后,通过霍尔姆斯、勒菲费尔、伊汶-佐哈、图里、巴斯奈特等人的努力,发生了“范式转移”,与文化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在90年代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妮南贾娜和女权主义批评家谢莉·西蒙等人手中达到极致。这一“文化转向”昭示着翻译是浸透了时代欲望和社会关系的文化政治实践,并促使我们对传统译论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本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文化的"趋同性"和应用文本"传递信息"的目的要求应用翻译进行文化传真,另外,译者在应用文本荚汉互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文化信息传输的充分度,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例析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浮躁》,指出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以达到文化传真——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化境”说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钱锤书提出的。本文从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译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化境”。  相似文献   

16.
物与物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概念。与西方哲学对“物”的认识论阐释理路不同,中国哲学思想对“物”的诠释则主要立足于生存论视域。“物”的问题与“物质文化”问题的实质不是“物”或“物质”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即文化哲学问题。无论我们对“财富”“利益”等“物”观念乃至“物质文化”作何不屑状,“利益差序格局”事实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结构的主要特征,必须正视之、研究之。  相似文献   

17.
论归化翻译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翻译在翻译领域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文化传真中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归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现,如,词法层次、句法层次、篇章层次、文体层次、修辞层次等等.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互为补充的工具,无论缺少哪一个都将无法顺利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归化翻译在翻译领域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文化传真中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归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现,如,词法层次、句法层次、篇章层次、文体层次、修辞层次等等。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互为补充的工具,无论缺少哪一个都将无法顺利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常常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是语言的结晶。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交际的工具,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翻译过程中会有一些文化差异现象出现,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来分别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图式作为人们头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文化图式与翻译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译者要依据文化图式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只有译者与原文双方共享同样的文化图式,翻译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