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个平民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里也谈到“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的斗争问题。什么叫平民?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性质是什么?平民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对这些问题,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就存有若干的疑问。在目前出版的书刊上,对古代平民的地位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古代的平民是“一个被统治、受压迫的阶级”;另一种意见是平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变化的。这种看法和认识上的分歧,说明了古代平民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社会是由贵族社会脱胎而来的平民社会,现代性是一种平民精神。平民精神具有功利性、世俗性、平凡性,并形成了大众文化。贵族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具有超越性、自由性、高贵性,并形成了精英文化。在现代社会,贵族精神成为批判现代性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社会在秦以后是平民社会,形成了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薄弱。在五四运动和人民革命中形成了新的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被清除。当代现代性也具有片面性,大众文化极端发展,缺少精英文化的制约,造成文化生态的失衡。因此,必须吸收贵族精神,建设精英文化,开展对片面的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唐代商人在等级上属于平民阶层,即法律上的“良人”。抑商政策对贬低商人地位有一定影响,但称商人为“贱类”是泛指商人相对于“士”这一贵族、官僚阶层之贵而为贱,并非以商人为唐律中的贱民。与同一等级的“农”、“工”相比较,商人富且贵。  相似文献   

4.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 ,具有“平民性”。俞平伯的这些观点对新诗及现代诗论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文学领域受平民主义的影响掀起了平民文学的热潮。周作人是平民文学的首倡者,曾经将平民文学置于与贵族文学二元对立的位置,用普遍和真挚来界定平民文学的特点。但是当平民文学运动如日中天时他却对平民文学颇有微词,并试图调和它与贵族文学的关系而提出了"平民的贵族化的文学"的主张。这种前后态度差异的原因一向被简单地认为是受其中庸之风的影响,但实际上,一方面,这是平民主义思潮自身发展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周作人的思想对这种发展做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 (一) 《十二表法》制定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世界古代法中最著名的法典之一。从罗马的整个历史来看,它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在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奴隶还为数不多,所以,那时罗马社会主要的阶级力量对抗是发生在贵族和平民这两个阶级之间。《十二表法》是以习惯法为主而制定的成文法典,同时,也是平民对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罗马当时的政治制度虽已由王政改为共和,但仍是贵族专政。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的执掌,全力贵族的祭司团所垄断,遇有讼争,贵族的司法人员徇情枉法,平民遭受欺凌,加以高利贷盛行,其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役制迫使平民处于难于生存的境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平民发起成文法运动,企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春秋时期诸侯国改革的性质,认为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所作的改良,主要目的是调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途径问题,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两种途径论”,即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两条道路的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无论三晋田齐或秦楚燕都是走的同一条革命道路,只是表现形式和成败不一而已;三、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斗争,这是本文首次提出的一个颇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认为最早一批代表封建地主阶段掌权的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旧阵容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化贵族”,随着土地买卖和私营工商业、高利贷的兴起,从社会底层分化出来了一个地主阶级的新阶层,他们的代表提出了“等赋”、“尚贤”、“仁政”等口号,要求实行权利的再分配,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屈原与庄子的作品皆深于哀乐,根植于楚文化,具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因而中国文学史常以“庄骚”并称。但由于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及心态不同,在创作中所选择的艺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屈原为贵族宗臣,自发地选择了对楚歌的艺术改造;庄子以其平民知识分子的敏锐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创作寓言。此为屈、庄同为浪漫,但却异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9)
百姓,在古代是对有钱有势的贵族的称呼,而不是指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是指那些地位仅次于诸侯的"百姓"。讲得最清楚的是清代的俞正燮,这位通经史百家,擅长考据的学者,在他的《祭已类稿》一书中,更为直  相似文献   

10.
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要对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讨论,这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赵紫阳同志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化。本文仅就社会主义民主化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民主一词,广义地说可以包括民主思想、民主作风、民主制度。具体而言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它有别于专制统治,是多数人统治的意思。人类社会在奴隶制度时西方就有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都集中在“人民大会”。古罗马也曾通过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平民参加了“人民大会”并获得选举公职人员和组成“人民法庭”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了古罗马王政时期的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历史现象。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与王权同氏族贵族的矛盾有关。国王与氏族贵族的竞争 ,使大量平民免于沦为私人的被保护人 ,这是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前提条件。塞尔维乌斯改革使公民化得以实现 ,但并未完成这一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平民不仅可以是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普通百姓,也可以是过着现实世俗生活的并非贵族的文人。平民文学是比通俗文学雅一些,比贵族文学俗一些的文学。打油诗是汉语诗歌中长期流行的特殊文体,是中国正统诗歌的俗化形式和非正统诗歌的雅化形式,平民性是其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平民性主要分为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它采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和文体,直接关注现实世俗生活,抒写平民性情感,揭示平民的生存境遇。打油诗不是大众的通俗诗歌,也不是贵族的高雅诗歌,而是平民的诗歌。打油诗体是汉语诗歌中正统诗体和民间诗体必要的补充形式,是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讽刺幽默诗体,诗体具有稳定性,不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它不但受到喜欢附庸风雅的普通百姓喜爱,还受到生活在民间崇尚世俗生活的文人的格外青睐。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理论是文学呼唤自由的一个先声。而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观点 ,确定了新文学发展的大方向。他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是新文学的哲学基础 ,倡导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的融合 ,指出以人生始、以艺术终应该是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进程呈示出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与庙堂文学或贵族文学两条并存对立的流变线索,而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则是贯穿始终的富有生气与活力的线索;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有意识地以革命的方式继承并推动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的健全发展,而"平民文学"则成了文学革命的义旗与主潮,虽然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曲折之路,但是"平民文学"仍在与"贵族文学"的抗争中顽强地屹立于文学多元格局之中轴.  相似文献   

15.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 ,她用平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 ,描写世俗百姓在物欲压抑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 ,真实地再现了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春秋时期诸侯国改革的性质,认为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所作的改良,主要目的是调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途径问题,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两种途径论”,即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两条道路的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无论三晋田齐或秦楚燕都是走的同一条革命道路,只是表现形式和成败不一而已;三、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斗争,这是本文首次提出的一个颇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认为最早一批代表封建地主阶段掌权的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旧阵容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化费族”,随着土地买卖和私营工商业、高利贷的兴起,从社会底层分化出来了一个地主阶级的新阶层,他们的代表提出了“等赋”、“尚贤”、“仁政”等口号,要求实行权利的再分配,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新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贵族、平民、君主与哲人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马基雅维里赋予了“贵族”一词新的含义,他们是马基雅维里心目中潜在的新君主.其次,民众是统治的基础,君主需要懂得如何欺骗和利用民众.最后,马基雅维里也使哲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既是君主的幕僚,也是民众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8.
《诗》与孔子罗华文一《诗》是一部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庙堂和民间诗歌作品的合集,它主要反映了从王到各国中贵族和平民的时俗风尚。《诗》,有贵族的创作,也有平民的歌谣;诗歌的作者采用赋、比、兴等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作为讽喻的手段,因而表现出不...  相似文献   

19.
神游大乘巷     
大乘巷是北京西城赵登禹路附近的一条胡同,离着平安大道不远。虽说 这胡同所住之人多是平民,但这里的百姓同样享受着“天棚、鱼缸、石榴树” 般北京独有的生活,品味着这古都特殊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没落贵族家世与大上海洋场社会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张爱玲的贵族气质和平民气质。文章一方面从作者的身世、没落贵族形象来分析两种气质的融合,另一方面从作者关照生活的态度与作品呈现的精致情趣、语言特色等揭示出贵族气质与平民生活的审美距离。两种气质在张爱玲身上既不能完全分离,又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