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实际情况修正DSSW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以"中国证券分析师指数"作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指数,应用GARCH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机构投资者情绪及其波动与股票收益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情绪存在一阶自回归,方差为异方差;机构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因素,其情绪波动(方差)也对股票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未形成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 Stata12、Excel 软件对2010-2012年熊市中的暴涨股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在熊市中持股量越大,越有利于暴涨股票获取超额收益;个股换手率越高,流通股数越少,预期市盈率越低,暴涨股票越易于获取超额收益率,对此国家必须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股市中不允许融资与融券,所以投资于股市的风险和收益分析也应与允许融资与融券的股市有所不同.本文对传统的投资风险收益模型作了改进,将股价、股价标准差、β-系数、股票理论价值等概念有机纳入股票分析的风险收益模型中,形成了与现实市场相吻合的、比较实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金融风险具有时变性与持续性 ;利用随机波动 (SV)模型对上海股市个股与股票组合的收益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所有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都具有很高的持续性 ,股票组合虽能减小这种持续性 ,但却增加波动水平 ;如何规避风险影响的持续性 ,将成为投资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选择央视看盘BSI指数、封闭式基金折溢价律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采用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比中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与熊市时投资者情绪与上证综指收益率相互影响的不同,并比较中国与美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牛市小于熊市;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中国股市大于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影响,构建了研究假设,在盈余管理度量模型以及报酬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市场报酬率关系的模型,同时结合市场报酬率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关系,研究不同盈余管理程度下机构投资者的反应。按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机构投资者以6%为分界点,分成持股比例高与持股比例低两组。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比例高时,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时,并没有明显减少持股比例的动机,因为持股比例高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关注收益外,更注重收益和公司治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当机构持股比例低,面对盈余管理现象时,更多表现为采取抛售股票马上获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假设股票收益率序列服从具有厚尾特征的GED分布,利用多种非对称性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发现股票价格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影响曲线的分析,刻画了沪市股票价格波动中的显著非对称性。这说明股市波动对于不同的政策干预和信息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且非对称性的方向与以往结论有所不同,说明我国股市风险变异特征和收益状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需要其他市场干预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低市净率股票组合具有超额收益,因此形成针对低市净率组合进行投资的风格.但在该组合中,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是引起整体组合超额收益的动因.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状况评级的方法能够区分出该类股票.利用国内股市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说明通过对上市公司近期财务报表的评分能够在低市净率股票组合筛选出具有明显超额收益的股票.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6年1月至2002年8月之间的月宏观经济数据与股指为样本,运用VAR方法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信息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股票收益受宏观信息影响不超过30%,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11.
交叉持股行为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交叉持股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引入复杂网络进行研究,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间的交叉持股关系构建了两类网络。经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一类网络是基于选择和利己连接规则下的无标度网络;另一类网络可依据具有交叉持股关系的公司股票间价格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调节规模,当价格相关系数处于某特定值时,此类网络即呈现无标度特性。研究表明:在交叉持股网络中,度值大的股票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进而对整个股市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QFII与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的目的是在充分考虑其他经济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准确分析QFII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率的影响.文章控制了大盘波动率、公司每股收益两个影响因素,通过spearman系数检验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2003~2006年上证A股中QFII持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QFII持股比例与股价波动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QFII尚未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其持股可能还会加剧股价波动,投资者不应对其盲目跟从.文章还对如何更好地利用QFII稳定市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0-2011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对机构持股、证券分析师跟进与股票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持股会增大股票市场波动,股票市场波动与机构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证券分析师跟进对稳定股票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波动较大的股票对证券分析师仍具有吸引力;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证券分析师跟进呈正相关关系;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以A+H股为样本,以横截面收益离差绝对值作为收益分散度的代理指标,对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对比研究发现:在A股市场存在收益分散度的不对称性,即在上涨市场中股票收益的分散度低于下跌市场。按A股市值大小分组后发现:收益分散度的不对称现象在小市值股票中更加严重。A股市场中主力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趋势交易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盈利信息作为反应事件,检验我国股票市场对盈利信息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结合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和特征考虑投资者的心理感觉,根据平均每股收益的高低来划分投资者心目中的赢输家组合,考察组合在年报公布后三年内的累计超额收益,发现两组合的长期收益出现反转,我国股市对盈利信息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此外考察了不同行业股票的过度反应情况,发现高成长、高风险行业股票的过度反应程度并不比传统行业股票强。最后,通过构造套利组合来检验赢输家组合的风险差异,得出过度反应现象主要不是风险差异造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中国企业的资本成本的量测与计算是企业或证券估值与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和难点,股市提供了进行量测的场所。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上海股市收益的可能解释变量进行了研究,重点为股票收益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中国股市定价特征与西方基本理论的一致性,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社会环境下企业资本结构对股票定价影响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理解中国股市的投资(非投机)特性以及资本结构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提供了钥匙,也为建立企业资本成本分析与证券估值的机理模型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表现强劲的情况下,高送转概念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而市场表现较疲弱时期,高送转概念的股票仍能保证5%以上相对大盘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2年末上海股票交易所942个A股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l2、Excel软件,通过统计描述分析、截面数据多元回归法、虚拟变量回归法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以价格冲击指数、流动性指数、订单深度和买卖价差代表股市流动性,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股市流动性越差;个股流通市值越大,每股净资产越高,股市流动性越好;绩优股对股市流动性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亏损股对流动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联系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及股息的单变量回归模型来研究股票收益的自校正,并采用变量分解法探讨股票预期收益与非预期收益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机构投资者在过去十几年规模和数量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没有定论.通过考察2006-2014年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行为,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股价同步性偏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股票股价同步性更低,而机构投资者交易的增加却未能降低股价同步性.机构持股和机构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机制和对不同规模的股票影响不尽相同,通过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发现各类型机构投资者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信托、养老基金和QFII的持股和交易行为都会降低股价同步性,有利于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提高市场效率,应在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改善机构投资者结构并优化基金经理业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