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文书是反映贵州清水江流域苗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民间史料文献,具有文本数据的独特性和文献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清水江文书前五十年研究成果的类型,总结出三个阶段一个中心的研究特征,并对清水江文书的后续研究和清水江学的研究,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作为解决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困境的新思路,自2007年提出以来至今,其理论基础、前期准备已趋于成熟,进入初步实践阶段。本文就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示范点建设的目标、步骤、机制建设、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进行阐述,反思、总结实践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功召开。会议围绕着"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认为清水江文书数量大、时间长、内容丰富、有归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清水江文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交流,使清水江学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代档案与契约文书中疑难俗字众多,多为历代字书所不载。文章在整理《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浙江畲族文书集成·文成卷》《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等资料的过程中撷取了“挑”■“妋”■等俗字,运用稽考古训、构件类推、类比例句、考求异文、体察语境等方法进行考证,并指出文字演变过程中造成的同形现象,厘清了字际关系和成因。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文书是继徽州文书之后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地方文书群,其绝大部分为土地、山林买卖和商业活动的契约。而其中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关于风水先生活动的部分文书,反映了清、民国时期风水观念在清水江流域已深入人心.葬地堪舆、阴地买卖在当地已较为盛行。相当活跃的风水先生堪舆报酬除银钱外,不少被酬以所觅之风水宝地之一部分的做法相当普通,并且风水先生还有作为见证参与墓地的财产分割,这与徽州通常以支付风水先生银钱作为报酬以及风水先生不能参与墓地的分割明显有别,不仅反映出两地风水先生之社会地位存在着差别,也折射出两地人文传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明王朝时期苗侗民族经济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对文书契式的书写格式研究可以确认几点认识,第一,明代清水江流域有成熟的契约文书;第二,明代清水江流域契纸是徽州契约的移用;第三,明代契纸是清代契约的模版;最后,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地纳入国家行政区域是文书流行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宗族组织在地方社会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调作用,宗族活动渗透于清水江流域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清以降遗存下的清水江文书就是例证。本文拟以高酿镇地良村文书为例,梳理文书中父子、兄弟、女性等人名的书写程式,分析事主宗族性身份和宗族门房支派层级关系的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宗族在家庭内部、宗族内部、不同宗族之间契约签订中的渗透度,以期了解宗族在维持家庭延续性和宗族凝聚力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具有数量大、时间长、区域广、价值高等特色的清水江文书是深入了解西南地区和乡土中国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土地买卖、地权转移是清水江文书的主要种类,“白契”、“红契”并存而又以“白契”为主的文书显示出了地权转移“亲房优先购买权”、“典卖”或“借钱借谷以田抵押”、“亲属间买卖以市场惯例操作”、“中人或房族人作证”、“多不惊动权力机构和政府”等特征;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制及其房族亲族等的仲裁作用使得清水江流域的地权转移在近代一直稳定存在和延续,并使土地资源因人口分化与经济变动得以顺畅而有效的配置。又其地权转移文书的内容与书写格式与汉族地区的极为相似,表明近代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市场经济因素与江南经济发达的农村相比差别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更加灵活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活态的民间契约文献资料,直接涉及清水江流域土地制度、财产转让、地权股权、婚姻家庭、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是了解清水江流域乃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证据学角度看,其既是民事权利的凭证、还原历史真相的见证,又是民间证据制度的载体,也是构建清水江学学科的依据,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我国封建社会乡民的证据维权意识和民间的证据制度,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具有积极的文献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我国八大类科学仪器的技术差距、产业状况和现有基础,提出近期或后续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标、实施产业化以及进一步研制和开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肇庆的历史一样古老的民俗共生的八音班,约产生于清中叶。它综合了众多的民间音乐艺术的精华,虽然它与民间曲艺有些相似的特征,但归入民间器乐乐种更为恰当。自从它产生以来,就与民间节庆风俗、信仰风俗、人生礼俗等民俗活动相随。正是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它在没有任何外来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吹打音乐体现了它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围绕民俗为当地人提供的服务中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WTO英文法律文本中的條款,從語用和翻譯的角度,較為全面和详細地分析和闡述了WTO英文法律文本的語言分隔现象,文章重點分析了其最常見的五種分隔现象。瞭解和熟悉WTO英文法律文本的這些分隔現象,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準確理解和掌握WTO法律條文。  相似文献   

14.
跟单信用证汇票主要在汇票要式性、汇票议付行地位、汇票无条件付款和汇票背书签章规则等方面与UCP600存在冲突。跟单信用证汇票在国内立法与国际惯例的法律适用上遭遇无法协调的困境。通过票据基础理论和国际惯例的分析,跟单信用证汇票不仅符合汇票要式性规定,议付行具有汇票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而且其实质上仍为无条件付款汇票,这就为跟单信用证汇票适用我国《票据法》的疑难问题提供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叙了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农产品品质 安全性及价格的三重冲击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着重分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论述了分析测试技术和科学仪器的七项重任  相似文献   

16.
原来证券法制不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其一体保护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放松证券市场管制和加强投资者保护的趋势。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首先导入投资者区分制度,将投资者分为专业顾客、零售顾客和适格对方手,对不同投资者适用不同的行为规制。日本在2006年《证券交易法》修改时参考欧盟的相关规定,也导入了该项制度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水江文书研究,既要学习继承敦煌、徽州文书甚至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与思路,更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路径。口述史的尝试,便是对文书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归户性特征,为文书口述史研究提供良好契机。文书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要注意“点”“面”结合,考证文书或老人口中苗语侗音的自身含义,具有口述史的独特性。老人逝去,语言流逝,使文书口述史记录更具有紧迫性。文书口述史料挖掘、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文献史料不足或局限,扩展文书研究史料途径,对于多角度、新视野探讨清水江流域乃至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变化发展的多维真实情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乡俗与国法是在传统中国特定环境下维系地方和谐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长期互相调适,和谐共生。在处理家族财产继承时,二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法理的输入,《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于1931年起颁布施行,但由于立法精神与中国社会文化尤其是农村乡俗存有诸多扞格,由之在处理继承权纠纷时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农村财产继承权利为中心,以贵州清水江流域产生的天柱文书记载的天柱县龙映姜、杨翠桃关于继嗣田产之争的历史个案为例,分析《继承编》在具体施行当中的困境,并探讨国法、乡俗乃至乡情在维系地方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生命科学与科学仪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生命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科学仪器面临的任务,提出没有自主创新的科学仪器,就很难有原始性的技术创新。同时还指出生命科学要发展,科学仪器需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