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标准普尔、日经225、香港恒生、台湾加权、新加坡海峡时报等亚太市场的收益率波动为解释因子.采用因子—GARCH模型,分析在金融海啸中,上述股市的波动溢出对中国上证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因子载荷表明,此次金融海啸.中国股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台湾,日本和香港金融市场。美国市场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且其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美国、欧盟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引起中国在其出口贸易之间差距,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出口商品价格(P)、美国、欧盟失业率(UN)三大因素对出口建立多元线性模型,通过回归结果的检验,实证分析引起出口贸易不平衡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各因素对出口的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最后提出两个方面的对策来缩小这种差距和扩大对美国、欧盟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3.
全球主要股市间信息溢出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不同阶段的全球主要股市间(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均值(收益)以及波动(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变异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市间的均值和风险溢出具有非线性特征;全球股市信息与风险联动性、互动性不断加强,传导路径也更加复杂;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在开放度、信息传导效率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对香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东盟、俄罗斯六大经济体的行业投资数据,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文娇 《经营管理者》2014,(30):213-214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出口的逆向增长,更使中国与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摩擦显得尤为频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欧美的反倾销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物价波动的持续时间、波动幅度与溢值等3个方面,研究1978~2012年中国各地区物价波动的差异性。并从运输成本、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地区物价波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弹性分析法等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量化模拟了美中贸易关税战对双方经济、就业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结果显示,若美国单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以及就业将遭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因为中间品贸易受阻而遭受损失.中美相互贸易战会造成“双输”结果,比较而言中国的受损程度大于美国.此外,中美贸易战会使得全球生产链部分断裂,冲击生产链上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加大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政策启示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缺乏合理的经济基础,美中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双方合作共赢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弹性分析法等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量化模拟了美中贸易关税战对双方经济、就业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结果显示,若美国单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以及就业将遭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因为中间品贸易受阻而遭受损失.中美相互贸易战会造成“双输”结果,比较而言中国的受损程度大于美国.此外,中美贸易战会使得全球生产链部分断裂,冲击生产链上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加大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政策启示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缺乏合理的经济基础,美中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双方合作共赢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向量GARCH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中上海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给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均不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的条件波动率不仅是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重要指标,而且呈现出明显的杠杆效应。因此,本文运用能够刻画波动率杠杆效应的LGARCH(Leverage GARCH)模型对金融市场条件波动率进行建模分析,进而运用Granger-Causality检验分析了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波动风险的传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区间,上海股市与周边重要股市的联系比较微弱,仅与香港股市存在一定的风险传导关系,而与东京、新加坡股市却不存在传导关系。然而,在我国股市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开放后,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明显异于对QFII开放之前和整个样本期的风险传导关系,上海股市与香港、东京、新加坡股市间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NCT指标的股市噪音成分研究:以七个亚洲市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Lo and Mackinlay(1988,1989)[1][2]的方差比率为基础,构建了考察股市噪音成分的MCT指标,并对亚洲七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大陆和泰国股市具有更大的噪音成分,市场效率性较差;香港地区、台湾和日本股市则具有较小的噪音交易成分,且无法拒绝不存在噪音交易的零假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表现则处于前两者之间。最后我们通过Bootstrap对检验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本文的检验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直是近两年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比较管理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和对照了中国香港、英联邦国家、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分别从工程造价总的管理体制、政府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方法阐述了各自的利弊和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香港房地产泡沫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引入金融中介之前的、一般竞争均衡状态下的房地产价格作为房地产基本价值,实证研究了中国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度。结果表明,与香港楼市高峰时相比,当前我国总体上的房地产泡沫度并不高,还不足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阶段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内地省市的房地产泡沫度一般较低,一些沿海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度相对较高。指标法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4.
股市间的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在加强联动性的同时也扩大了风险敞口。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沪港通开通六年来的效果如何是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运用滚窗VAR方法计算沪港通前后各1000个交易日期间上海、香港和纽约股市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进而分析两两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大小、传导方向变化。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增大了沪市与香港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美国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减小,沪港通在加强沪、港两市联动性的同时弱化了与纽约股市的联动性;改变了沪港两市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由单一的港→沪溢出变为以沪市为主的双向沪←→港溢出,同时也增大了对纽约股市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沪市的竞争力。这一结果符合经济基础假说和协同市场假说。本文的研究改进了股市间互联互通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和传导方向的测度方法,并为中国沪港通政策效果评价及进一步的国际板开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10~2019年发表在46份国际权威期刊上的13391篇论文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文献发表记录和基金资助文献两个维度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博弈论”“创新”“定价”“项目管理”“动态规划”和“供应链管理”等方向。美国、中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的发文量排名前5位。在发文量最多的5个国家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论文数量排名第一位,且信息系统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是获得资助最多的领域。此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供应链”是最热门的主题,“交通管理”和“优化”等主题受到较大关注。在中国大陆机构中,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发文量位居前5位。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股市收益率的多重分形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莹  庄新田  金秀 《管理学报》2009,6(4):502-505
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国际上3个主要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及比较.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均表现出多重分形特征,其中上海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最强,风险性也最大,其次为纳斯达克市场,香港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最弱,风险性相对较小.这说明仅仅运用单一的标度指数对其进行描述是不合适的.此外,在3个股票市场中,上海股票市场指数的最强涨落最大.这些实证结果为更好地研究股票市场的复杂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93-2017年数据,以H股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CC-MVGARCH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事件研究法等多种组合方法,考察来自新兴市场的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发展和目的地既有上市公司影响。结果表明:第一,H股在港上市扩大了香港市场的市场规模和交易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第二,H股在港上市提升了H股与香港市场既有股票的收益相关性,以及香港市场与大陆市场及全球市场的联动性;第三,H股在港上市对既有股票的估值影响是积极的。总之,来源于新兴市场的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和既有上市公司的综合影响是积极的,溢出效应大于"质量传染"效应和分流效应,促进了目的地市场质量提升和市场发展。本文结论有助于丰富跨境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影响的研究,对于基于"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开放资本市场战略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价格非线性均值回复特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ESTAR 模型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933、9312、943 合约及S&P 500 指数期货933、9312、 943 合约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恒生指数期货933、9312 合约实际价格呈现非线性均值回 复,而其他各合约实际价格呈现线性均值回复. 结论:由于股票现货没有卖空机制使套利成本 较大,抑制了套利行为,导致期货合约实际价格呈现非线性. 在股票现货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 条件下,单向套利的机会要比成熟的市场更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其经济政策波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基于1997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EPU)指数,运用DCC-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样本国家的EPU指数波动率呈现尖峰、厚尾、非对称的特征,因而更适用非对称多元t分布DCC-GARCH模型;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均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溢出效应,但影响程度不一。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间EPU指数的动态相关性高于中英和中日,中美和中英间的EPU指数动态相关系数走势较为相似,且趋向稳定;受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中日间的EPU指数动态相关系数走势明显异于中美和中英。  相似文献   

20.
Addressing calls to integrate insights from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we bring together dual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from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fer of practice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s two routes to subsidiary performance. Our study of Hong Kong firms with subsidiaries in Mainland China shows that both routes positively affect subsidiary performance. However, our data show that our sampled firms struggled to successfully transfer practices from their parents. We attribute an explanation for thi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s a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in which transfer is made harder by the difficulty in replicating such capabilities. Consequently, developing subsidiary human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ally to practice transfer as a means to achieve superior subsidiary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raise interesting questions about practice transfer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relevant to future scholarl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