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蛰存先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外国文学的翻译是他文学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他的翻译活动出发,试着来分析他的翻译体现了哪些翻译理念,并通过介绍他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来探寻他的翻译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现代著名作家施蛰存先生虽以小说蜚声文坛,实际上,他于诗、于散文、于古典文学研究等,都有精深的造诣,他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因他博学多艺,故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专家”。1993年,他因一部《唐诗百话》曾荣获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有心理分析和现实主义两种形态,以《小珍集》的出版,他实现了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完成了创作转型。创作转型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创作主体结构、从唯美到功利的痛苦抉择、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清醒徘徊、从非主流文学到主流文学的尴尬趋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施蛰存借创作转型,文化身份也由“艺术的施蛰存”归宿到“学院的施蛰存”。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 ,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施蛰存 17岁开始小说创作 ,一辈子都在探索“现代”的蹊径上艰苦跋涉。施蛰存大胆创新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派小说的第一人 ,他主编的《现代》等多种杂志兼收并蓄的办刊精神 ,使他成为中国期刊第一人。施蛰存终生致力于现代性的追求 ,为世界文学进入中国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与大多数现代作者不同,他创作历史小说的动机在意识层面是为了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在无意识层面则是其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与本能欲望的升华,正是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的共同作用,激发并支持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创作行为,这也正是其作品在当时历史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认识施蛰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不但是 2 0世纪 3 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而且在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碑版整理方面都卓有建树 ;他长期编纂《现代》等文艺刊物 ,对祖国文化的继承和创造 ,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以反抗传统文化始,以回归传统文化终.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成为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理论进行创作的作家,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作出了贡献.然而,他的反叛是一种并不彻底的反叛,他的回归也是一种被迫的回归.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从反叛到回归的路,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的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道家文化在浙江传承不绝。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道家文化对施蛰存的人生影响深远。同时,施蛰存所处时代,中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为了弥补信仰危机,施蛰存选择走进道家文化。自此,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他的审美追求,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内容。道家崇尚自然,使得施蛰存的文学叙述中多了渴望走向田园生活的乡村记忆;道家崇尚心灵自由,使得施蛰存的文学叙述中多了世俗人的自然情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