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翻译策略选择是译者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整合文化学派及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合理内核并借鉴“优选论”制约理念,通过综合分析,探讨老舍短篇小说主要译者,即海外著名翻译家王际真增译、改译、删译的归化翻译策略及粗言詈语的异化翻译策略,旨在归纳并分析其策略选择的真正制约因素。结果表明,译者翻译策略选择受到文本内及文本外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具有层级性和动态性特点,尤其是制约因素层级排列的差异性形成了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科技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可以完善科技翻译语言,为企业创造效益,保持企业发展活力。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企业科技翻译的专业性、综合性、时效性等特点和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有其受动性。  相似文献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体现出主体性,但是其主体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权力话语就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制约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历史、伦理观念等权力话语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和操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译者主体性是权力话语操控下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译者作为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审美和创作主体,其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受到各种影响的重写过程,其中译者的意识形态、主流社会的诗学以及赞助因素对译者主体起到最主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决定了其翻译策略的形成。鲁迅翻译观从归化到异化的转变与其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所处社会的诗学因素和赞助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翻译理论中译者的文化角色和译者主体性得到不断的认识和研究。本文通过从译者翻译动机以及译者动机制约因素方面的分析,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从而使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动机,清醒地对待这些制约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翻译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翻译总是与特定的语境有关,受到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印记对鲁迅晚期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其翻译目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都体现出译者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7.
刘书梅  袁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63-64,75
本文从分析主体性这一概念的哲学内涵入手,指出主体性的特征,并且分析了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在阅读和阐释阶段以及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到的制约因素,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然发挥着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译者应该规避主体性发展成任意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影响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地位重新得到确立,译者的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在强调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无限制的,它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翻译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其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选择源语文本和制定翻译策略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本文讨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对比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的四个典型译本,分析了译者的主体因素诸如个人经历、学历背景、个性喜好、语言能力等对译品产生的影响,进而论证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免要受到其个人主体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是翻译中最积极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其主体性。学生译者完成翻译作业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次主观能动的思维活动,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原文的理解与诠释、翻译策略的选择、斟酌译文表达、实现翻译目的等方面,并受制于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自译本《啼笑皆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警醒国人的翻译目的和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决定了林语堂必然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审美观促使他进行了创造性翻译。文章结合典型例句对其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翻译选材是个复杂过程。译者主体性的内部因素与其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译者的选材。作为声称"非我所爱读的东西不译"的译者,郁达夫选择了他最爱的德国小说;作为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他践行着该社译介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翻译选材策略;作为新文学草创期有责任感的普通翻译从业者,他自觉顺应了主流翻译选材趋势,选择了爱尔兰等被压迫民族的作品。郁达夫在翻译选材上充分彰显了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翻译这一术语得以重新改写与界定。将译者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下,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译者从文本的择取到文本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翻译动机到翻译成品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和操纵。因此,只有当译者在认同主流文化趋向的前提下,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显彰。  相似文献   

15.
改写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改写,译者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沉重的翅膀》在以上三种因素制约下对原文的改写,总结出葛浩文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进而发掘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改写理论视角下可操作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翻译标准历来是译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定社会群体成员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潜意识里有遵守该群体的由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积淀而成的具有规约性的翻译规范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主观价值判断的翻译规范具有流变、历时性的特点,它反过来有助于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文章借用图里(Toury)的规范(norms)理论,从心理角度和翻译规范的主观性两方面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守规以及规范的宽容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译者主体性本质上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实就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文本翻译中的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讨论了翻译中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认为女性主义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张扬主要表现为在翻译实践中对文本翻译的操纵,女性主义翻译成功地解构了原作对于译文的霸权地位,让翻译界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思想维度去审视译者的主体性。最后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中的常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就实用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一、实用主义的效用观与翻译研究。译者应注重各种翻译观念的效用价值 ,使翻译活动真正走向开放。二、实用主义美学观与翻译研究。应注重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 ;翻译的艺术过程是一种艺术接受过程 ,产生新经验的过程 ;译者可以张扬主体意识 ,但应掌握好“度”。三、新实用主义哲学对翻译研究的意义。注重语境、语用在翻译中的作用 ;注重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个人特质是翻译动机研究的重要参数,强调特质对动机形成三要素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客观地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因此,分析严复个人特质对其翻译动机产生的强大驱动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严复从事翻译事业的追求及其敬业精神、翻译目的、古雅笔法。避免不加深究的武断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