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名学是先秦逻辑思想的重点和核心,名书则是名学逻辑理论的实际应用。成书于战国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名书。中国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扩展到应用逻辑领域。本文以《尔雅》为例,探讨了《尔雅》所体现的名实释义系统和分类归纳方法。可以说,《尔雅》所体现的逻辑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汉族与汉语的产生与来源、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兴起等方面的情况,认为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并非如目前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只有两三千年,而是至少有六千年.这就把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往前推了三千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先秦时期语言研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荀子的语言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第一部语言学专著--<尔雅>,认为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非常发达,为后来的语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的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园林形式对后世园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先秦园林大多已不存在,研究先秦园林的概况,应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人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山海经》等文学作品的深入挖掘,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尔雅》的学术成就赵伯义作为一部辞书式训诂著作,《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①,其学术价值很高,被历代文人学者奉为经典。《尔雅》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为此,既要从《尔雅》固有内容上考察其贡献,也要从传统文化发展上探求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不仅有着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某些重要学说精准的把握和恰当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其体现出来的语言学思想中包含着方先生基于对各种理论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系列超前于同时代学者的汉语研究观念。因而,加强对方先生等前辈学者语言学思想及汉语研究观的探讨,不仅有利于客观地评价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史,对我们今天科学地展开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语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相互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相互联系"、"‘广义形态’论"三个方面对方光焘先生的语言学思想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叙写了相当多的梦象,颇值得探究。这些梦象凸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天"、"地、"、"人"之间神秘关系的重视,其与客观现实时而紧密结合,体现出对天命神圣的崇敬;时而严重背离,体现出对"德"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中国戏曲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而先秦时期的乐舞、巫觋歌舞以及优的表演则孕育了后世戏曲表演艺术的因子。因此,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先秦"乐舞"、"巫"及宫廷"优"的表演中寻得其发端。  相似文献   

9.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类解释词义的专著。就世界词典编纂史而言,它也是保存得最完整和最早的一部百科性词典。《尔雅》之所以一直受到后世的重视,是因为它既是我国古代汉语词汇学、词义学的发端,又是我国训诂学的鼻祖。它收集和整理了汉代以前的古汉语词语,解释了先秦到西汉初年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还提供了有关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一些知识,成为一部“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的工具书。《尔雅》不仅在我国语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来的词典学也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对此,专家早有著述,本文谨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其中,至少蕴藏着三个较为明显的编纂思想,一是"齐一殊言,归于统绪"的编纂宗旨,二是"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分类思想,三是"由此及彼,递相引申"的训释逻辑。"齐一殊言,归于统绪"是《尔雅》编纂思想的核心,"类聚群分,比物连类"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类思想,其产生同时受到了先秦"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思想的影响。而"由此及彼,递相引申"的训释逻辑则是编纂旨趣和分类思想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一思想使得《尔雅》篇与篇之间、类与类之间、词条与词条之间、同一词条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尔雅》所体现的三个编纂思想,主次分明,递相引申,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也由此奠定了《尔雅》在中国训诂史、辞书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一书中反映了老子成熟而系统的语言观,老子认为语言是人们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符号,这一符号的认识功能有较大局限性和负面作用。因而,对于语言,老子采取保守否定的态度,在具体的言语行为方面主张"信言"、"善言"、"谦言"。老子的语言观及其言语主张对后世的语言研究及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导致后世轻视言语表达。(二)形成了以"诚信"为美的言语审美取向。(二)产生言语表达的"谦虚"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儒学宗师 ,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哲学、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当然是自不待言的。即使在语言理论上 ,其成就也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这些理论可能还是比较零星的 ,但他毕竟提出了不少语言学思想 ,这些思想影响了从战国一直到清鸦片战争以前整个中国封建文化时期 ,有的甚至在现在看来仍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研究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时 ,不能不研究他在语言学理论方面的建树。把语言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 ,这是中国先秦时期语言理论的一大特点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孔子的正名说。关于孔子的正名说 ,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左传》的"一统"思想是先秦早期"天下一家"观念的延续与反映。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一统"核心的认识上。虽然拥有王权的周天子和施行霸政的诸侯在当时都无力担当这一核心,但与这一核心有关的"德"与"礼"等因素在《左传》中得到了强调,表明了作者对理想政治核心的勾勒与向往。《左传》这种对伦理因素与政权相结合的体认,不仅体现了天命人事化的进步,而且诠释了一种新型的"一统"政治观。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尔雅》的性质,学术界有多说,这里,我们仅提出一个新观点,《尔雅》是儒家的一部“语言经典”。《尔雅》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语言文献,曾在相关和相近的学科中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是无疑义的。本文仅对《尔雅》的多学科性质从“语言经典”的角度再作一次论证,并以此填补经学和经学史研究中有关《尔雅》研究的一个大空白。 (一)《尔雅》列入经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尔雅》列入儒家经典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早在汉代它就受到推崇。汉孝文帝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语文学和语言学都有解释功能,语学著成名书,解释入于名学,名学为概念、逻辑之学。名书《尔雅》和古代传注,都有名理可言;作为一种知识考古,又都有自己的解释背景和思想。诸子本哲学,但到处可见语言解释和修辞隐喻。  相似文献   

16.
《子云乡人类稿》是殷孟伦先生的语言学论文集。《类稿》共收论文25篇,其中有对前人语言专著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注》等的解释、评价的;有探讨文学名著语言技巧的,如《试论司马迁<史记>中的语言》、《略谈<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等;有考订地理的,如《试论唐代碎叶城的地理位置》;有揭发前人伪作的,如《莫友芝与<韵学源流>的关系质疑》;有研究古汉语词义的,如《<尔雅>郭氏纂疏举例》、《“闻”的词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工记》作为先秦时期编写的一部关于机械工艺制作的科技名著,其所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非常丰富、深邃,文章再就其中的"和合"、"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及其所表达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郑玄在笺《诗》注《礼》过程中征引《尔雅》的特点及其在雅学史上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郑玄笺注引《尔雅》主要有以下特点:引《尔雅》证成己说、据诸经经文改《尔雅》、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等,其中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探讨了后世《尔雅》注家征引郑玄注的情况,认为郑玄笺注有助于我们了解《尔雅》所释词语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后人对《尔雅》版本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实则是晋人的伪作,然而学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杨伯峻较早从汉语史的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语词证据,其后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又多有补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通过发掘这些词语,可以为从语言学角度证明《列子》的撰写时代提供更多的证据,不乏语言学和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