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从2012年起,对该村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2012年回收的56本有效账本进行了整理,重点对禅坊村农户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禅坊村居民消费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最后针对禅坊村居民消费特点提出提升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对北京市房山区窑上乡窑上村的农户家庭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农户家庭消费的制度化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和需求环境等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户家庭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吉林省农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农村消费行为进行的研究发现:农地经营和外出务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低收入是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流动性约束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倾向;人情往来消费超出了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孩子成为家庭的消费重心;赌博成为冬闲期的主要娱乐项目;需求偏好具有质优价廉的特征;邻里间的口碑传播成为消费的主要依据。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在农地流转、社会保障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对农村消费给予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行为研究的不同路径,主张立足于"区域消费差异论"对中国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研究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必须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中国消费文化价值的维度构建和中国消费区域地理细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CGSS 2015中的全国农户生活能源使用状况数据,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清洁能源的可获得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农户使用“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但其实际的能源支出却低于使用传统能源的其他农户,出现品位与成本倒挂的现象;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对农户使用的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而言,外出务工对农户清洁能源的耗能量和占比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农户与清洁能源供应点的距离与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正相关;人力资本要素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占总能源消费成本的比率越低,经济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农户在清洁能源的获得较容易时则会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消费额度,并提升其消费比例。  相似文献   

6.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唐山市城镇居民体育信息消费行为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信息消费与唐山市经济发展情况、人均收入、城市人口数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社会客观基础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人的体育信息消费与个人经济收入的关系极大,体育报纸、期刊是唐山城镇居民体育信息消费者的首选消费对象,个人购买是主要来源途径,对体育感兴趣是进行消费的主要动因,消费者的经济接受能力、物价因素是影响体育信息消费者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消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主流,在消费结构中更多注重改善学习条件,满足自身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过度消费,主要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也存在消费盲目性,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从众和求异心理导致大学生消费攀比.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校园文化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建议教育者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注重大学生理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9.
西方消费文化对我国进口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消费文化的渗透与经济高度相关,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的进口贸易构成上也明显得到体现。文章以霍夫斯泰德文化四维度为框架,对中西方消费文化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我国传统消费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在进口贸易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价值的中国消费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从消费文化价值的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消费区域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消费文化价值系统由“长期与短期导向”、“人与宇宙”、“不确定回避”、“物质主义”、“时间导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情绪化与情绪中性”7个维度构成,除“人与宇宙”维度外,其他6个维度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华中7个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文章探讨了研究结果在市场营销管理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消费文化价值观的面子导向型价值观、经济导向型价值观、时尚导向型价值观等三个外源潜变量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向等两个内生的潜变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新消费文化观念构建"的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子导向型价值观、时尚导向型价值观对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经济导向型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消费意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实现和谐。和谐消费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和谐消费效应的研究还比较粗略。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加以研究,认为要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共生性适应维度的培育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实现良性互动,同时应树立新型的和谐消费理念,并对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的途径加以认真研究,最终使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双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语境下,西方主要是英美,其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对象不再是“精英文化”,而主要是大众消费文化。大众消费文化随当今传媒起舞,颠覆了艺术领域隔离于大众文化其他领域这一固有观念。文章试以当代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消费文化镜像,并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文化镜像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体育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增加而在不断增长,已慢慢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者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通过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提升体育消费服务质量、加快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广大居民体育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对山区乡村交通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条件、交通消费、交通观念三个方面对山区乡村的交通状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和理论分析发现:近些年来,山区居民的交通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交通消费有所增长、交通观念也有一定的改进。这些现象都说明山区居民的交通状况近些年来取得了有效的进步。但是山区的交通现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对山区交通状况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8年陕西省687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考察收入质量对农户品牌生鲜肉消费的主效应,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收入质量各维度间的交互效应以及安全消费意识对"收入质量-品牌生鲜肉消费"的调节效应,采用分组回归检验农户自给对"收入质量-安全消费意识-品牌生鲜肉消费"模型中主要路径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收入质量中的收入充足性、收入成长性和收入知识性对农户品牌生鲜肉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收入充足性分别与收入结构性、收入成长性存在显著两两交互效应;安全消费意识对"收入质量-品牌生鲜肉消费"部分路径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农户自给对模型中主要路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优化农户收入质量、强化安全消费意识、采取差异化品牌生鲜肉农村市场推广策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不平等一般理解为人们在拥有和使用物质资源上的不平等,本文则从"消费文化"的维度分析消费不平等,即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在消费文化中所处地位的不平等,并强调这种不平等更多地来自社会的建构,后果可能强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隔离。基于12所高校大学生的影视剧欣赏和手机消费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从文化品味、物质文化和消费倾向三个维度,推翻了一些不平等的消费文化设定。研究发现:1)是否喜欢看韩剧同高等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不同成长出身的大学生在物质欲望的程度上差异不显著,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依赖物质;3)同成长出身较弱势的大学生相比,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倾向"面子消费"。政策制定者应当反思不平等的消费文化地位被建构的机制和因素,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维度和伦理维度。对这两个维度研究的再研究,需对它们的理论界定、逻辑演进、基本表述进行深度审思,从而勾勒出当下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研究现状,为深化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下文化商品化大潮引发的文化消费生态危机,有必要规范化建构文化消费生态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建构该体系的目标是使文化消费生态圈的内生态主体和外生态环境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有机融合的生态关系。文章基于跨学科视野,运用规范研究法,在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之间寻找消费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点。引入生态学上的“生态位”和“生态链”的概念研究内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运用用PEST变量模型分析法分析外生态环境。最后提出要不断强化对文化消费者的引导和对文化消费市场的调控,促使良性的文化消费生态形成,倒逼文化生产生态回归正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大学生消费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目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消费主流合理;消费内容多样化;消费支出层次化;消费行为个性化和从众性并存。分析大学生消费的误区:消费主义倾向涌现;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现象严重;宣泄性消费;理财观念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提倡节俭、适度的消费伦理观;净化社会消费环境;言传身教,家庭消费教育要首当其冲;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大众媒体文化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