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业胜任力(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方法日益成为研究创业者特质的有效手段.目前,大学生已构成一个特殊的的创业群体,大学生群体创业过程中面临机会能力困境、资源困境和团队互补性困境.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可分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创业素质维度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社会经验与人际能力、创业激情与创造力、团队意识与风险承受力、心理素质与知识结构;创业技能维度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机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管理技能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驱动下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为高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导向依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导向,从创新创业支撑、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群组G1法的评价方法,引入非线性加权的评价模型,并以A大学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文献梳理,并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的共识性要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筛选.在此基础上自编问卷对上海三类高校进行抽样调查,运用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作出基本评价和相关性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能力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其中社会能力维度的得分最低,且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总体状况与各能力要素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大学生创业能力在学校类型、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创业环境是直接影响创业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利用GEM模型,选取资金支持、社会支持、政府政策支持、创业技能培训及社会环境5个维度,对福建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评价。269份样卷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大学生创业环境一般,方差分析显示资金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环境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应优化大学生创业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环境较为积极、宽松。其中,高校创业园区不仅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专业辅导与咨询,还从政策、场地、管理、资金等多维度提供软硬件支持,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文章在对上海高校创业园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现状及问题,最终从评估机制建设、属地资源挖掘、生态体系搭建、线上线下宣传四个维度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动态能力、创新网络质量及其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网络的构建与维护对创业企业的创新绩效至关重要.动态能力思路为创业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维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在文献回顾、访谈以及对143家创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动态能力包括关系技能、协作安排、知悉伙伴、内部沟通与学习支持五个维度;网络动态能力与创业企业的创新网络质量及创新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创业意向是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效推进,我国学者对创业意向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给予积极关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从国外创业意向研究成果的转介、创业意向的本土研究、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三个维度对我国创业意向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梳理创业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着手,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6个维度的研究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同时,根据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能力所做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研究生创业能力普遍较低、创业实践机会缺乏、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更加完善等结论。从而提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设置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实和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对大学创业能力的综合检验,由于受时间的约束、评委专业背景差异、创业团队现场发挥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创业大赛评价结果偏差较大.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大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减少大学生创业大赛评价结果偏差,笔者在对创业者特征、创业团队创业品质、素质和能力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构建了包括素质和能力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从理论上为高校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其中素质维度包括个人态度、职业适应性、个性特质,能力维度包括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时间执行能力、印象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自我认同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以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作为解释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为被解释变量,自我认同感为调节变量,建立理论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使用随机抽样获得有效问卷308份。采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正相关;自我认同感的高低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不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就业观发生巨变的今天,创业大学生在实现社会融合方面将面临生活场域和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由于受大学生自身创业综合素质、创业外部环境的支持力度、创业收入回报和创业社会声望等方面因素影响,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度降低,创业成功率不高。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塑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提供积极的创业支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促进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和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对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没有建立,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章在分析现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借鉴部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推进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了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家庭收入过低或过高的家庭子女创业意愿较低,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家庭子女创业意愿较高。该结论说明,在促进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意愿较高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扶持,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把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成败的20项因素构建为层级递阶结构图,从而明晰了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带来3点启示: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是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②完善政府政策有效供给、搭建创业教育及服务平台是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③培养女大学生自我实现、追求独立和良好心理素质等优秀品质,提高女大学生个体及团队的专业技能、决断能力、创新意识、资源整合水平等核心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引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领域,结合调查发现,超半数新时代大学生持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具有四个主要特征:追求生活自由和工作自主、强调情怀、重视生活体验、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创业课程成绩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当下,应从价值引领、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教育和父母价值观调整等方面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嵌入性网络作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愿。在整合网络嵌入性理论和社会认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嵌入性、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愿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讨论不同维度的网络嵌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动态影响及中介过程,可以发现在这一动态关系中,大学生通过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获得独特的创业网络支持,这种特定的优势能够显著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网络嵌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了一种较简便且能定量确定大学生创业潜能等级的方法,确定了大学生创业潜能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大学生发现创业机会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研究了大学生首次发现创业机会出现概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创业潜能和专业对大学生发现创业机会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首次发现创业机会出现概率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最可几时间,创业潜能和专业对大学生发现创业机会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参与率较低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重要—表现"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能力15个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和表现程度。提出可以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入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已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紧迫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团结、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从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三大模式,探索了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