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陪都各界功不可没。主要表现为国民政府适时地把收复台湾确定为重要国策,中共中央南方局热情帮助台湾同胞建立武装和统一组织,陪都台湾同胞踊跃参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各项具体准备事宜。除此之外,一些国际文化团体也竭尽所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要收复台湾的意愿,一些重要媒体及时传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决心收复台湾的强大声音。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今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一日,福建省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本校举行。会上,一百多名中外学者就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郑成功的抗清活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伟大业绩。有的同志强调指出,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东进,有利于日本、朝鲜等国的发展,对华侨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因而对亚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的外国学者指出,郑成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也是十七世纪世界上的人物,他在发展世界海上贸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收复区的教职员和学生进行了教育甄审。傅斯年同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关系很好,从甄审政策的讨论、制定到甄审的开展,他都参予其中。虽然他的建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但并不能代表国民政府的主流意识。由甄审而引起的反甄审运动,扩大了收复区教职员和学生同国民政府的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中国收复了台湾,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恢复了清末以来的行省建制,同时又对其行政体制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系统论述了台湾省行政体制的建立、演变、特点等。有利于人们对台湾现行体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14,(4):4-5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殖民统治,台湾人民灾难深币。1662年2月1日,民族英妣郧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郑成功在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下,率軍驅逐侵占中国領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为我国反对外国侵略及世界反殖民主义斗爭史,写下了光輝灿烂的一頁。过去在有关介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論文及专著中,經常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进軍路綫和具体地点搞錯,使情况混淆不清,甚至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的英雄业绩 ,包括抗清与收复台湾两大部分。其收复台湾的英雄业绩 ,一是表现在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是为缩小台湾与大陆的差距奠定了基础 ,三是鼓舞和支持了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南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南海疆域最南部,曾被命名为"团沙群岛"。近代以来,南沙群岛的主权受到帝国主义的觊觎,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侵略军直接占领,改名为"新南群岛",并划归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管辖。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南沙群岛也随之被国民政府收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民政府没能及时派军舰接收南海诸岛,使得菲律宾妄图侵犯南沙群岛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重新确认并对外公布了南沙群岛的名称、岛礁范围等,并用实际军事行动维护了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这段历史是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顺利实现台湾教育的光复与重建,早在二战尚未结束之时国民政府就着手进行了准备工作。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按照既定方针对台湾教育进行了接收与重建。国民政府的准备工作必要而且及时,接收与重建工作紧扣主题、手段灵活,既实现了台湾教育从皇民化向祖国化的转变,又保持了台湾教育较快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在如何处理收复区的教职员和学生的问题上,国民政府开展了教育甄审运动.本文通过对政治合法性、道德价值判断和人心整合三个层面的考察,去探析国民政府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之下,开展教育甄审是否适合时宜,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