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殿杰 《生存》2020,(11):0081-0082
非连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它段落层次的逻辑和语感不严密,一般包括了图表、图解文字、目录、广告、说明书、地图等等。相对于平时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能够简洁并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概括能力非常强,这种阅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帮助。本文就非连文本阅读如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唐振杰 《生存》2020,(12):0121-0121
语文学科是中学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一定阅读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个人学识能力。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应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可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来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在本文研究中着重探索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文本特性,以及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问题和对应策略进行以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莉 《生存》2020,(7):0075-0076
高考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决定着他们一生的命运,是他们生命里程中最要的时间节点,高考中的语文属于重点考察科目,语文中的阅读又属于重点中的重点,阅读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试题类型。阅读考察题型中,论述类文本和非连续文本属于常考的两种类别,本文基于新的高考理念下,重点论述论述类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整合阅读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黄伯林 《生存》2020,(10):0011-0011
语文教学虽然要教学生学会知识,但贵在教给学生读写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活跃的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翁燕芳 《生存》2020,(12):0181-0181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受众面广的小说阅读单靠传统意义上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教学,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教师在小说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养成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文章技巧和手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感悟,从而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李文敏 《生存》2020,(14):0026-0026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阅读教学理论,它以指向明确的中心议题,丰富的文本群阅读和师生课堂学习互建共识为基准,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提供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极大程度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阅读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格外看重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不仅建议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还“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7.
闫胜男 《生存》2020,(12):0066-0066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阅读能力的评价一直是语文评价中的难点,若要让评价更具有效性、针对性,应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区别对待,现在就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试题为例,说一说其对“新编类小说”阅读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杨静 《生存》2020,(12):0198-019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广夏 《生存》2020,(4):0021-002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作者、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开展个性解读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只有切实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充分体现儿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罗光苹 《生存》2020,(10):0017-0018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我阅读文本的能力与习惯。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别人的精神世界,吸收知识,了解文化。新媒体时代下,文本载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纸质阅读到如今刷屏阅读,两者各有优势,根据其每一特质,选取优点,融合其一身,择其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樊苏印 《生存》2020,(10):0167-0167
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本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但是文本阅读自身有一定的难度,进而使学生未能对文本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冬梅 《生存》2020,(14):0019-0020
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文本或书籍阅读的过程,小学生贪玩心理较重,容易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阅读兴趣程度较低,相比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衷于参与游戏,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文本,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考虑到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这一实际情况,读写结合方式的运用,既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现代阅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是平等的对话。阅读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从语言、思维去解读文本,从认知理解的低水平层面上升到在阅读中尽情释放思维的闪光点,让自我成为阅读的主体,成功的驾驭文本,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有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4.
马金德 《生存》2020,(7):0061-0062
个性化阅读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推进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教师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活动和指导都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多样化的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阅读成果的展示要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偏好,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杨琼 《生存》2020,(7):0050-0050
读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当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基本认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活动过程中开展语文教学,通过阅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我以实例谈谈是如何通过阅读实现“嗨”起来的师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张锦程 《生存》2020,(15):0043-0044
“整本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感。以《西游记》的原著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看作品作家简介、猜想情节内容、故事线阅读、专题讲解、提供阅读支架等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初读”“再读”“细读”“深读”原著,由此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循环阅读”的操作方式及其必要性。指出,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极为明显,故而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与文本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发现文本生成的逻辑轨迹;又由于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文化话语的实际建构者,他们的文化心态与人格结构对文本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在文本与士人阶层具体价值取向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揭示文本蕴含的文化意蕴。作为例证,文章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文本意义与特定文化语境及士人心态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这部小说是在“道学”语境中用通行的士人话语对“三国”故事的重写  相似文献   

18.
王玉 《生存》2020,(9):0071-0072
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是最基础的部分,文本阅读能力,也是要求学生必备能力之一。然而,由于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方式较为机械单一,对学生而言缺乏有效的吸引,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目前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完善,做到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裘城伟 《生存》2020,(3):0089-0089
名著阅读测评对于反馈和推进名著阅读教学价值匪浅。然而当前的测评样态却存在着过于关注甚至只会关注“有没有读”,不愿关注“读没读懂”,不善关注“会不会读”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测评时应当以文本关键内容和阅读策略方法为测评关注点,进而对学生的阅读追求和阅读品质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20.
王霞 《生存》2020,(11):0139-0139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学科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文字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遂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语文教学不仅离不开“美”,还离不开“诗意”。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诗意课堂,不是为语文课堂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萌发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