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古诗人就发现诗与画之间存在某种契合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理论还鲜有人提及。柳永词绘人写景具有融画入词的特点,其艳情词类似于肖貌传神、气韵生动的人物工笔画,羁旅词犹如细致鲜丽、苍润淋漓的山水图,而都市词则像繁华富庶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2.
姚燮作为道咸时期的文艺巨擘,其题画词在道咸词坛上颇具典型意义。姚氏题画词以抒情为主,涵纳了人生失意、爱情追思、山水情怀、文艺创作等深刻丰富的思想意蕴,在艺术上亦臻于清空醇雅、微婉含蓄、词画通融的骚雅微婉之境。姚氏的题画词创作,对晚清东南及京师词坛的题画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扬无咎是南宋初期著名墨梅画家、词人、书法家,其词、画、书法尤为人所称,时有"逃禅三绝"之誉。其词清丽婉雅,格调殊工;其画清淡野逸,格高韵深。以《柳梢青》与《四梅图》为代表的词画艺术,真正达到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极高境界,并将词、画、书法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词人刘克庄、周密、陈允平,元代诗人虞集、张雨、柯九思,明人文徵明、文嘉、徐守和、徐贲,清人宋荦、宋韦金,乃至乾隆皇帝等,或题跋、或追和,蔚成词坛画苑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论词、论画之观精妙绝伦,其词作中呈现出的风貌与其画论所述异曲同工。建立在对诗画书三者同源的肯定态度之上,郑板桥将词与画互照互鉴,将画者思维灌注于作词之中,为其词作带来了别样风味:无论是构图布局的别具匠心、留白之法的运用自如,还是用色的极致,层层技法的使用使得内化于词作中的气韵被传达,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被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词中画境油然而生。因此,探究郑板桥画论在其词作中的表现,以此感受其词的别样画境,可为研究板桥词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叶嘉莹朱氏在最早的一册词集中就已经表现出了此种多方面的尝试,固已可见出其才思之敏慧与识见之过人。其后朱氏在《书东田词卷》一文中也曾自言其学词之经过,谓“予少日不善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因而测览宋元词集几二百家...  相似文献   

6.
朱敦儒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宋人汪莘曾将他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这个“三变”论从很大程度上是就朱词的风格而言。朱敦儒的词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言之,朱氏早期词风以密丽和狂放为主,中期转为疏朗和沉郁,而清新与通俗则是晚期词作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对朱载堉《论大阴阳小阴阳第十一》解读之基础上,运用列表图示方法对朱氏原文作了直观的阐释,分析评述了十二律吕之内涵,揭示了朱氏所论大阴阳、小阴阳之规律,客观评述了朱氏所论律吕上生、下生、左转、右旋等,恰当地解读了朱载堉密律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8.
题画词是指为特定的画面而题跋,咏叹或唱和的词,可分为自题词、他题词、跋画词、咏画词及同题画相关的唱和词五种。宋代约有题画词人60余家,题画词作160多首。从题材内容上而言,宋代题画词主要可以分为题人物画词、题山水画词和题花鸟画词三大类。宋代题画词的兴起、发展乃至繁荣是宋代尚文重画的社会风气,词由应歌向纯文学演进和题画诗文等因素交错渗透影响的结果。探讨宋代题画词的融通与开拓,有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论假借 ,主张“通其所不通则为假借” ,即凡假借其双方在意义上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此论对造字之假借而言是正确的 ,但对用字之假借———通假来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氏收列用字之假借 (通假 )实例多与其理论相矛盾 ,而现代许多著名专家不但继承了朱氏的理论而且长期延续着朱氏之矛盾 ,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朱氏为代表的假借 (通假 )理论应当修正 ,承认通假双方其意义并非一概不相通 ,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的起源及其理论研究都肇始于西方,西方声画艺术理论也一直占据强势地位,但发掘中国文化中题画诗、画赞、连环画等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借鉴它们在解说、画面、叙事、造型等方面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与深化,对提升今天电视艺术声画关系的处理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的电视声画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北宋之争是明末至晚清词学史上的热点论题。谢章铤洞悉南北宋之争的由来和变化,通过揭示朱彝尊尚南宋之论的目的等,充分肯定了浙西词派提倡南宋词的历史意义,同时从三个方面对浙西词派后期偏尚南宋词弊病进行了批评。谢氏还从体式、语言、题材、风格等方面对南北宋词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是中国壁画艺术的繁荣时代,元泰定二年完成的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作,体现了历代道教神祗的完整体系。无论从线描、色彩、艺术构思、绘制技巧、形象塑造都是杰出的,为我们创造了宋元以后千年不断的人物画传统,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14.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皇家御用画院,这种“御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绘画有着自身的创作特性,这在题材上,表现为“院画题材的确定性”和“合乎赵宋统治阶级政教需要的特性”。在画风上,则表现为“院画创作讲究对传统画风的继承和对画院本身所确立的‘体制’画风的师承”以及“院画的创作要合乎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上述创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泯灭了院画家的创作个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尤其是在北宋徽宗朝,院画家“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就等于是在探索和完善着新的院画“体制”--“宣和体”画风。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宋元之际的著名爱国文人郑思肖所作的<墨兰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所创造的露根兰在画史上堪称首创.通过对郑思肖的人品、画品以及<墨兰图>的赏析阐释托物言志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历史变革以及其在中国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喜爱并擅长营造荒寒意境。宋诗中的荒寒之境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微的情思意蕴,有政治性、现实性很强烈的,但更多是超越尘世、闲逸淡泊的,饶有诗情画意尤其是萧疏淡雅的水墨韵味。诗人造荒寒之境以写实为主,虚写亦妙,无论用笔工细或简淡,都能致力于创造新奇独特的意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还有不少借象征性意象深化诗意的。但与唐诗相比较,宋诗荒寒之境在感情基调和艺术表现上也有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和风尚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某种文化。宋代咏茶词出现并兴盛,使得饮茶从一种生活方 式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咏茶词作为宋代饮茶文化的载体,对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饮茶和茶艺方面都有详尽的描写和表 述。同时,由于宋代文人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涵养融注到咏茶词中,从而让咏茶词中的茶文化具有了人的情感和内涵。 包括词人通过咏茶词来言志;咏茶词中禅茶一味的思想;还有咏茶词中蕴含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宋室被迫南渡,半壁江山易主,历史的巨变,带来了山水画风格的变异。以李唐为首的“南宋四大家”,以刚劲的大斧劈皴,寥寥一角、隐隐半边的构图,给人意味深长,境界完整的艺术感受,实为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