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消费服务的经营活动的总称。本文对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现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文化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比文化投资更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从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入手,通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它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也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引导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的七个方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消费引导的六点对策与措施: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升文化消费能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延长文化消费链条;健全文化消费政策,鼓励民众文化消费;加大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增强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加强文化消费监管力度,构建和谐文化消费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数据,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角度阐述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升级的影响逻辑,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利用变更被解释变量计量方式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升级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强文化数字内容消费引导,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营造可持续文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6.
"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由此,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繁荣办文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综合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产业.面对新世纪的机遇、挑战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上海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在郊区.然而,城区与郊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必将导致城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郊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不同.此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对上海郊区文化产业发展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显示,文化消费形式以及获取文化消费信息的渠道单一、现有文化设施的硬件与软件的不匹配成为郊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障碍;居民家庭整体文化消费支出水平较高,但未来支出预期大幅降低,居民文化消费对松江区GDP贡献不大.因此,郊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依据自身特点选择主导文化产业,在实施产业链集聚战略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改善郊区居民文化消费环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调动居民文化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上海郊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潘勇 《调研世界》2014,(3):28-30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焦作、漯河、安阳、商丘、周口等6个省辖市3531户居民2012年文化消费现状及文化需求情况调查,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角度分析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消费结构分布,分析影响公众扩大文化消费的因素,挖掘文化消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潜力,为河南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公众合理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河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学的文化资本概念为分析出发点,基于经济学视角探讨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是指消费者拥有的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它形成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决定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偏好结构。消费者文化资本积累的来源包括家庭、教育、社会交际交往,而文化消费更是重要的积累方式,收入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产品创新是影响消费者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文化达沃斯"的法国阿维尼翁文化论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化:期盼的理由"是2012年论坛的主题。针对在全球瞬时兴起的文化产业热现象,其中既有拉动消费、复苏经济的需求,又有数字文化改变社会、改变人类行为方式,进而促进文化产业裂变式发展的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所做的艺术、社会和哲学的思考是必要的;同时,对数字文化消费形态的跨文化跨地域的量化分析也是有价值的,它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策有帮助,而且为预测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供了依据。这种研究方向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取得初步发展成果的同时,还依旧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采集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数据,并进一步通过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京津冀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结构特征,据此提出打造区域共同文化品牌、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针对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培养其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及文化创新能力等改进措施,从而优化推动京津冀文化消费市场协同发展的路径,打造互联互通、开放统一的区域文化消费市场,使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文化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消费的增长,是人类需求层次上升的结果。发展化消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化消费的现状,发展化消费应从多方面努力:加快化产业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化市场;不断提高消费的化消费力;加强化消费的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群众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在城市务工。他们消费水平较低,文化活动贫乏,缺少基本文化设施,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文化活动较少,造成文化融入障碍重重。为此,必须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维护文化权益的意识,营造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良好的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居民的礼品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自湖北3县市调查数据,探讨态度、从众、文化价值观和购买情境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礼品消费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态度"、"从众心理"和"文化价值观"对其礼品消费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其中"态度"的影响最大;而"购买情境"对其行为倾向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农村居民的礼品消费行为对于丰富农村居民礼品消费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虽然京津冀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但是居民文化消费倾向并未呈现钱纳里结论。北京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优势,使北京总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步入发展与享受型阶段,天津处于基本文化消费向发展与享受型过渡阶段,河北省整体处于基本文化消费阶段。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根据"8+2"各自的资源特色,充分发挥长处,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建立区内文化产业资源共享机制是提高区内整体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户外场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载体,本研究有针对性的选取天津市17个典型社区的户外文化活动场地进行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居民户外文化活动类型、特征,归纳总结了居民对社区户外文化活动场地的需求及社区户外文化活动场地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规划设计、使用维护和管理两大方面对城市社区户外文化活动场地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3个国家级贫困县万州区、奉节县和巫溪县的农村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当前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及其未来需求状况。研究发现,当前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多元供给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居民对当前文化建设整体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最弱;然而农村居民对未来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明显的低满足、低需求的“双低状态”。对此,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脱贫要以居民精神脱贫为基础,引导居民文化需求层次,辅以差异化供给、多元供给、培养文化建设自生动力,以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建设满意度,满足居民未来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1984—2013年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的实证方法,分别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加以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显著。江苏三大区域中,苏中地区农民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敏感程度最高,收入增长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刺激拉动作用最大;苏北和苏中地区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苏南地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据此,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有效的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两者的长期稳定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