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有些学者辩称,法律条文上的少数民族权利,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和优惠政策,都应沿着自由主义线路进行改革。少数民族应"去政治化",即作为文化群体来对待。其成员应该只有个体而非集体权利。他们建议中国应该仿照美国和印度的模型,推行"第二代民族政策"。但本文却要说明:美国和印度的民族政策作为模型,恰恰没有这些学者所标榜的民族平等和谐特性,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地位低下且持续恶化;中国的民族政策并不必非要在纯粹个体权利与维持系统现状之间仅取其一。少数民族权利的扩展而不是收缩,反而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民族平等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些学者辩称,法律条文上的少数民族权利,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和优惠政策,都应该沿着自由主义线路进行改革;少数民族应该"去政治化",即作为文化群体来对待,其成员应该只有个体而非集体权利。他们建议中国应该仿照美国和印度的模型,推行"第二代民族政策"。但本文却要说明:以美国和印度的民族政策作为模型,恰恰没有这些学者所标榜的民族平等和谐特性。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少数民族的地位低下,处境持续恶化,导致其严重不满。笔者认为中国的民族政策也并不必非要在纯粹个体权利与维持系统现状之间仅取其一,少数民族权利的扩展而不是收缩,反而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民族平等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石,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法律保护。未识别民族是民族识别工作的遗存:有的已经识别并归入其他少数民族但尚存争议;有的虽然进行了民族识别但民族身份的归属仍未确定;有的则没有进入识别程序。由于未识别民族没有获得国家(中央政府)的认定,相应权利自然不可能得到完整、有效保护,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规范及政策文件将未识别民族排除在外,成为法律政策上的盲点:一方面,未识别民族作为单一民族而独立存在的少数民族法律主体身份的缺失;另一方面,未识别民族可能作为少数民族及"少少民族"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很显然,这与民族平等的宪法原则相悖,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中也指明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度优势。民族政策优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民族政策的结果。在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系中,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新中国区别于以往时代、西方国家的显著优势。为此,以民族平等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新中国民族平等政策形成的传统资源优势、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根本理念优势,以及新中国民族平等成就的全面总结,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科学、客观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在民族事务治理中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民族是否一律平等,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资产阶级民族观的一个分水岭。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现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民族平等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实现民族权利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主张以公民的权利平等来消解少数民族享有的"优惠"特权,以区域扶助政策替代民族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看到了现行民族优惠政策施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完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这种观点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法律设计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保障社会公正和民族团结,有违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民族理论对西部大开发有重大现实启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化民族平等,突出经济、文化建设;强化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关系,凝聚民族情感;完善民族法制建设,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更多的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切实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西方关于"民族"的概念有很大差异。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可以叫做"文化民族",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国家"崛起而形成的"民族"可以叫做"政治民族"。任何现代国家不论姓"资"姓"社",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由传统"文化民族"向现代"政治民族"过渡的必经过程,国家应采取种种措施去建构作为"国族"的"政治民族",而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去建构"国族"。民族问题"去政冶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的主张者以否定民族集体权利、建立同质化的"公民"或"国族"的构想是违背"民族平等"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是违反中国国情和当前世界潮流的,如实施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不能采取"同化"或"融合"的方式,而应当按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思维去"整合"建构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民族——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立场.国家通过立法、司法、民族政策以及其他行政举措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并形成了相关的保障机制.在此过程中,我国各民族获得了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和地位,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论新形势下的民族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战结束后的强权政治、第三次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下 ,民族平等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制造借口攻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 ;文章从民族平等与国际政治、民族平等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与发展差距、民族平等与市场经济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的民族平等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 ,驳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对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歪曲与诘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始讨论和反思中国的民族政策,提出强化国家意识和促进民族交融的一些看法。本文以人类学的视野分析一些主要的论述,尝试从中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所讨论的内容包括民族与族群的概念、国家与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以及国民团结与国家统一。在检讨中国的民族政策时应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特殊政治因素。目前,中国民族政策的优势应该保留,尤其是所赋予的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而优惠政策则可调整。本文同意一些学者的意见,即不要在行政上刻意加强民族意识。至于民族与国家统一,重点是在于如何使国民都乐意归属于国家,而且可以以各自的文化来表达这种国民归属。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国家应有适当的族群事务管理,要看重各民族的民族荣誉和尊严。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60年的民族政策最重要的内容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主线.纵观新中国60年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团结政策主线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3.
代表资产阶级的民国政府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趋向以法律治理民族,制定了以民族平等、自治、实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客观上说具有整体系统性、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等特点;但其阶级本质又决定着其民族政策带有极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空想性.从根本上讲,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可能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民族问题,最终连同民国政府一起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4.
党的民族政策向来与思想路线相关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遵循这一路线,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出发,充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不断完善党的民族政策的内涵,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清史学派认为,清朝的蒙古、西藏、新疆等周边民族政策与其中原政策完全不同,是一种自觉隔离汉文化的政策。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是"族类隔离"。这些研究视角和结论均具有片面性。清朝在北方各民族区域设置机构直接统治和管辖,并依其俗而治,得到了各民族的拥护。正是清王朝对中国各民族有效的统治,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和民族格局。  相似文献   

16.
何为“第二代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些学者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提出的种种批评,甚至认为推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时机已到等观点,本文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阐明了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合理性、正确性,指出了坚持和完善现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并实践了民族平等团结、保障宗教权利、调整统战对象、培养民族干部、恢复和发展经济民生等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党的各项民族理论由“教条主义”逐渐走向“实事求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照搬”到“结合中国实际”的转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统一原理的解读,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统战政策对象,遵循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联合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实证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长征深化了党和红军对国内少数民族的认知,促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散杂居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总政策和政治、经济、教育、风俗习惯等具体政策措施,具有独特的内容与特征,对保障散杂居民族平等权益和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总政策。本文阐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这一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实践,论证了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治理事关重大。"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顺利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和云南民族大学承办。参会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近1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