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21、631.
[2] 王充. 论衡[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3] 何宁. 淮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236.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尚学锋,夏德靠. 国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程树德. 论语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72.
[9] 许维遹. 吕氏春秋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45.
[10]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桂馥. 札朴[M]. 北京:中华书局,1992:54.
[1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11.
[1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85.
[14] 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2.
[15] 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5.
[16] 孙钦善. 论语本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66.
[17] 沈玉成. 左传译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韩非子》校注组,周勋初.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5.
[19]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49.
[20] 王素.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5.
[21] 焦竑. 焦氏笔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8.
[2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8.
[23]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4.
[24] 扬雄. 太玄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相似文献   

2.
~~考“狯”的异体字——“■(■)”、“■(■)”、“■”@罗积勇$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潘小丽$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1] 丁福保.说文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 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扬 雄.太玄经[A].四部从刊初编第68册[Z].上海:上海书店,1989. [5] 扬 雄.方言[A].丛书集成初编第1177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钱 绎.方言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 许 慎.说文解字[M].…  相似文献   

3.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蔡锦芳$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1]戴震研究会,等.戴震全集(第五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孟复.刘大集(卷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赵玉新.戴震文集(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郑虎文  相似文献   

4.
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才是最重要的。北宋号称君主“为与士大夫治天下”2 ,是比较重视法制建设的 ,宋代历朝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懂得法律的君主 ,但在这样两件诬罔案中 ,却仍然以敕代律 ,可见 ,古代社会 ,无论怎样讲法律 ,最后还是归于人治欧阳修两次被诬陷案的分析@李贵录$韶关学院旅游系!广东韶关512005~~~~2见李焘的《续资冶通鉴长编》卷二二一“戊子条”。 [1] 王 .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王安石.王安石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范镇.东…  相似文献   

5.
计然其人姓名及其思想考订@王文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8〕〔9〕〔16〕文献通考(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北史卷29,北京:中华书局,1974,1064.周书卷42.北京:中华书局,1971. 〔11〕〔15〕史记·越王句践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2〕元和姓纂(卷六)十五海·宰氏〔M〕.北京:中华书局,1994.通志·氏族四·宰氏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四)计然引杨慎集引汉碑,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14〕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评《史记教程》的一个论点@宋子润①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战国纵横家书·附录[C].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②同① ③同① ④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①唐兰.苏秦考[J]文史杂志,1941,一卷十二期. ②杨宽.战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③徐中舒.论《战国策》的编写及有关苏秦诸问题[J].历史研究,1964,(1):133-150. ④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⑤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4. ⑥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  相似文献   

7.
鹖冠子研究概述@萧洪恩$中共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445000~~~~[1] 陈明远,汪宗宪著.中国姓氏大全[Z].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2] (清)汉应劭著.张澍补注·风俗通义·姓氏篇(下)[Z].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太平御览.逸民部.十引.四部丛刊本[M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 汉书(二十五史本)[M].上海: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 徐文武.冠子籍贯与生平事迹考略[R].“荆楚文化与21世纪湖北”研究会. [6] 李学勤.马王堆帛书与冠子[J].江汉考古,1983,(2). [7] 王云武.万有文库.吕思勉.经子解题.冠子.…  相似文献   

8.
附图:凤雏甲组建筑遗址性质探讨@王先胜$邻水县文物管理所!四川邻水638500~~~~[1]庞朴阴阳五行探源[J]中国社会科学,1984,(3)   [2]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唐明邦周易评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田合禄,田峰中国古代历法解谜[M ]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9   [5]庞朴火历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1978,(4)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作家,从理论和创作上把小说颠覆得魂飞魄散,面目全非:隐没了人物,淡化了情节,消解了故事,害得小说不像小说,颇有点像自我渲泄、表现自我、心灵剖白的散文了.从此小说远离民众,躲进象牙塔,成了仅供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宠物.小说起源于民间传说,这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脱离了民众,也就置广大读者的喜闻乐见于不顾,把"读的艺术"与"写的艺术"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一厢情愿地只在"写的艺术"上下功夫,使小说远离民众,就像断了根的林木,绝了源的江河,难免枯竭生病.病在哪里?怎么医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博士李建军推出的新著<小说修辞研究>,专为小说招魂治病开出了良方.  相似文献   

10.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发表了"八七"重要讲话,他用"四个同样重要",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撰写《史记》,以黄帝为首,其中体现的黄帝观影响后世深远,值得专门研究。学界研究黄帝,多以司马迁的记载为基本材料,但目前尚未见到专门研究司马迁黄帝观的论著。根据司马迁《史记》文本,从材料出发,用历史学方法归纳、概括司马迁黄帝观的内容,分析和揭示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有助于今人科学认识历史上的黄帝观。研究认为,在司马迁之前,黄帝只是神话传说,司马迁一变而为正史实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书写形式,完善了中华文明史系统;从司马迁描写的黄帝看,黄帝实有其人,有家有业,有家人,有后裔,而且有生有死,“黄帝崩,葬桥山”,传说中的人物由此变成了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而和司马迁同时的汉武帝却惑于神仙方术,相信黄帝铸鼎飞升;司马迁的黄帝观以理性的描述内容,抑制了当时一些人神秘化历史人物的消极倾向.司马迁在描述中还隐含了道德史观在内,在他看来,黄帝之所以做出了杰出历史贡献,是因为黄帝“修德”;所以,司马迁表彰黄帝就在“彰明德”。这一观念,延续了西周以来的道德史观传统,更加凸显了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姓以国为姓。徐姓氏族原是岛夷族,崇拜鸟图腾。西周穆王时徐偃王因施仁政、不修武备而失国,逃战到舟山群岛。舟山至今仍有不少有关徐偃王的文物、史迹与传说。  相似文献   

13.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状元黄观“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说法在科举史上一直是个谜团,不同的朝代、版本、专家均有争议。文章从黄观的出生历史、科考记录以及明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出发,发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重新考辨黄观“连中三元”的史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黄帝是华夏性文化的集合型创造者;解释了《史记》不载黄帝与性文化关系的原因;黄帝提出的性学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探索的反映。"'黄帝御女成仙"是王莽及其方士篡汉时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李白在政治幻想中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实际上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但当李白把才华运用于诗歌的艺术想象之中时,其创造性是超凡脱俗的,具有历千年而不朽的价值。绝句《下江陵》是李白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创作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感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 ,西王母是西方母系氏族部落首领。战国时代 ,西王母开始被神化 ,由人演化为司灾厉及五刑残杀之气的瘟神和杀神。至汉代 ,西王母又被渴望成仙的人们仙化 ,成为掌不死之药 ,能使人长生不死 ,且度人成仙的吉神。东汉后期 ,西王母被道教吸纳 ,尊为元始天尊 ,位高权重 ,得到社会上下的普遍信仰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重庆有一个密集的建文帝传说带,凑聚于沙坪坝区磁器口、渝北区、长寿区、南岸区、北碚区。中国有一个建文帝传说圈,涵盖鄂、黔、滇、桂、苏、蜀、秦、豫等省区,密集于西南和南方。渝市建文帝传说带处在中国建文帝传说圈的中心;乌江流域是连接重庆建文帝传说带与西南和南方建文帝传说圈的主要孔道。当清初他处建文帝传说诞生之际,重庆由于战乱直到清代中期人口恢复生机之后同类传说姗姗来迟。历史上有一些规律:一是群山耸峙怀抱的重庆常常是战败者的乐园,二是败北帝王多“立地成佛”。建文帝传说“核”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撰《史记》,既不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又不尊圣人之意从尧、舜写起,而著黄帝为首,定有原因.据探析认为,其用意在几个方面:其一是本着"实录"原则,不唯经圣,以信史为据;其二是树黄帝为中华民族不朽之典型;其三是借古讽今,以讽刺批判汉武帝好神仙的愚昧;其四是赞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以推崇道家.  相似文献   

20.
晋武帝司马炎的昏朽为历史上所罕见。他在即位后大搞分封,终酿成八王之乱;生活上极其腐朽,以致不理朝政;在官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而又赏罚不明;在军国大事的决策上,听信谗言且拒纳忠良。他的昏朽统治埋下了西晋短命的祸根,最终葬送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