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伊壁鸠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当有什么样的追求?这些古老的人生课题,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李秀筠副教授主编的《新编伦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总结近年来人民群众道德实践、吸取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生问题作了系统地回答。该书可说是一部激励人们追求高尚人生的启示录。 《新编伦理学》探究了人生的真谛,弘扬了科学的道德观。所谓人生问题,概括起来不过是讲人是什么?人生如何?人应当怎样生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对人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幸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形成于18世纪下半叶的古典功利主义学派所主张的功利主义幸福观,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功利主义学派把一切关系归结为功利关系,把道德的善恶与快乐幸福相联系。幸福意味着快乐的获得,痛苦的避免,不幸意味着快乐的减少,痛苦的增加。行为的善恶不仅取决于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的量,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所产生的快乐的质。功利主义幸福观提倡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最终谋求精神快乐与物质享受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刘元举 《社区》2008,(5):60-60
快乐,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祝福性词汇,也成了许多人渴望达到或努力寻找的一种生存状态,甚至成了人们的终极追求。比如,那天看到电视采访范曾时,他就说,他并不是为了别人活着,他是为自己活着,为快乐而生,为快乐而死!  相似文献   

6.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道博是世界著名的伦理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不久前,他在全美著名的《美国哲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标题是:《道德、公平以及我们可以要求人们什么?》。此文可被视为美国伦理学从群体伦理学转向个人伦理学、从关注道德原则转向关注道德实践的重要信号。 理查德·道博论述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按一般的公正和道德原则对每个人提出同样的要求?他认为显然不行。他把两个不同的道德问题区分开来,一个是“什么是道德责任?”一个是“我们自己能向人们和我们自己要求什么样的道德?”前者是一个道德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与幸福这两大伦理学问题上,一些伦理学家强调道德,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终极追求目标。本文认为,道德不是幸福,不能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个人和社会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幸福。以幸福为终极目标,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人的整体需要,更符合社会的使命。道德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社会条件,对于幸福来说只具有工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快乐处方     
彭怀仁 《社区》2002,(18):1-1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 智者的四句箴言好比一帖快乐处方。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史上,人们对幸福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西方有快乐论和完善论,中国则有儒家道德幸福论、道家自然幸福论、道教长生不老幸福论、佛教普渡众生幸福论、“存天理,灭人欲”论和“民生是社会活动原动力”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旧的幸福论进行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塞涅卡作为晚期斯多亚三杰之一,他的伦理学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特点,是一种带有宗教倾向的伦理学。本文通过对塞涅卡伦理学中表现出来宗教倾向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其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人生需要顺应命运,提倡“克欲求善”以至善为目的的道德学说,并且主张“两个国家”论说。这些思想稳定了当时罗马社会统治,推动了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罗马史学与柏拉图学派的发展与传播,挖掘了人们内心的平静,提倡人们追求“按照自然生活”,能慰藉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的首要特征是:将快乐、安康、福利看成是唯一的善,因此功利主义被视为享乐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形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相应的主要代表人物,功利主义有其致命弱点,但它的产生也有社会历史意义,它所提供的以整体和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快乐原则和感受性标准为内容的道德智慧,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 ,构建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伦理学 ,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广泛现实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既体现时代精神又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关于道德的科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评价标准。这是唐凯麟教授新著《伦理大思路》的基本出发点。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所谓“道德形上学”的探寻和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的宣示 ,他把对“现实的超越”或“理性的思辨”植根于中国当代现实的沃土 ,把对伦理学和道德的思考放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所赋予人的历史使命中去确定和追求。因而 ,作者把触角深…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类生活处于普遍危机之中。危机的导因是人生活的样式逐渐变得外在形式化、感性实物化和无根基化。这种生活样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近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的人的理念造就的。从笛卡儿到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把理性放在人的首位,而作为生活本身指向性的道德价值却被理性充满和遮蔽,其后果是生活的外在形式化;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主义哲学把道德价值等同于快乐,其结果是使人感性实物化;以艾耶尔为典型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把道德价值陈述推向无意义的深渊,并由此放弃了对人的塑造,道德价值在哲学中最终销匿了。道德价值开显的一条可能通道是情感──价值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是应该避免的。人的一切行为既是为了求取快乐,又是为了避免痛苦,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所以叫“趋乐避苦”。因此,“趋乐避苦”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快乐论的这种人生目的观(人生观)是基于这样一种人性论思想的:它把人看作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石里克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伦理学从产生背景、基本理论、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石里克的伦理学受到功利主义影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但产生于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伦学反映着各自社会经济关系,因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在同是把快乐论作为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功利主义凸显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石里克强调社会利益主体的快乐;边沁、密尔始终无法圆满解决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而石里克较好地处理了"求快乐"与"利他"的关系;石里克采取的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比功利主义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力图提供道德得以可能的论证,完成为道德奠基的工作。他认为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论实质上是把道德的根据放在经验上,让道德遵循经验的原则,从“经验”来解说道德。在批判“经验”的同时,康德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也进行了彻底地改造,以先验演绎的全新方式为人们展现道德的根据、原则之图景。同时,他还在自己的体系中试图合理解决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即道德的超验部分和经验部分的分歧和隔离。康德在论证道德时所提出的问题,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学探讨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快乐     
人应该追求快乐,但快乐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古今中外人们追求的各种各样的快乐,其中有很多合理的、对人有益的,也有很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追求高层次的、真正的快乐,要端正价值导向,提高文化含量,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产业,丰富快乐的内涵。促进消费和谐,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真正的快乐必然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9.
收藏的乐趣     
马未都 《社区》2011,(14):48-48
把收藏的乐趣事先说明,似乎有诓人上套之嫌。一般来说,人类的行为都在追求某种快感,只是这种快乐的感觉因人而异。也许别人感到快乐的事情,你却感到痛苦。你坐过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吗?  相似文献   

20.
聂小武 《今日南国》2008,(14):78-78
世上没有比快乐更可贵、更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认识及把握快乐,有时又不知道如何从不快乐中去发现或提炼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