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京审判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造成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认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裕仁天皇绝非别有用心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位“无权且无辜的立宪君主”,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日本军队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二战后,正是美国的蓄意开脱和裕仁及日本当局的百般抵赖,使得裕仁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一后果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一再翻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导致东亚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2.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按二战前的日本宪法,天皇裕仁为国家元首,并为陆海(航空部队分隶海陆军)军大元帅,在整个侵华战争过程中,裕仁始终参与其事,是积极的主谋者。东京审判时,因美国庇护免於受审追究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4.
《波茨坦公告》是盟国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和对战后日本实行民主改造的基本依据。东京审判是落实《波茨坦公告》的重大举措,是对国际法,特别是对有关战争法规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东京审判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美国的庇护下没有追究日本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这给日本战后正确认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增加了很大阻力,实际等于放松了对日本战败责任问题的进一步追究。  相似文献   

5.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孙立祥1989年2月,一位参加过当年侵略战争的日本老兵(已是72岁高龄的垂暮中的老人)在刚刚去世的裕仁天皇的墓前剖腹自杀了。人们还发现了他追随裕仁天皇陛下而去留下的一封遗书。那么,在那场几乎使日本民族濒临毁灭,并使亚洲...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日本为掠夺亚洲各国国宝和财富,实施了一个“金百合”计划,主要执行者是日本军队.日本皇室设立了以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为首的执行机构,其他皇族成员包括天皇的兄弟朝香宫、三笠宫和竹田宫等也参与其中.日本的专家、学者以及很多经济组织,则充当“鉴宝专家”和“运输工人”.  相似文献   

7.
1947年9月14日、19日、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连续3次举行由国内高层人士组成的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谈话会,磋商中国参与对日和约谈判的方针,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制的存废及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日本领土问题、美国扶日政策、和约起草顺序以及管制日本诸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应对各种问题的初步方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方案后来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日本利用美国有求于日本协助朝鲜战争的有利战略态势,依靠美国的帮助,修正、模糊,甚至改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限制日本领土的重要规定,导致日后中日、韩日、俄日间诸多领土争议,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战后天皇裕仁的合法存在,是日本保守势力得以长期把持政局、据以重建日本的政治基础和军国主义浊潮泛滥的思想渊源。 美国改变《开罗宣言》的立场,先点化后接受日本有条件投降,缘于《雅尔塔协定》后美苏战后利益的尖锐对立。因此,美国确立独家占领并扶植日本成为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反苏遏共桥头堡的既定政策,构成了日本“战后军国主义现象”嬗变成因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之目的。早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外相田中义—就在给裕仁天皇的奏摺中宣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支那。支那被我征服,即以支那富源,作征服印度与南洋及中小亚细亚之用,独霸亚洲。”这就是日本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国内学界无人问津的部分日本民众盲从战争的原因进行尝试性探讨。作者认为,驱动部分日本国民盲从战争的因素有3个方面:(一) 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左右;(二) 近代以降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三) 连战连捷的对外战争对国民心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败投降后 ,根据战后新宪法 ,天皇成为没有政治实权的国家的象征。导致象征天皇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天皇和皇室努力与国民接近 ,统治集团极力维护和强化天皇权威 ,广大国民长期以来对天皇的崇仰感情是其中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家意志对细菌战的隐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731部队的历史直到现在还被掩盖着。日本政府、军部以及731部队,明知违反国际法,仍秘密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并在中国战场使用,造成了重大的伤害。许多有关资料都证实了这一点。战争结束后,日本惟恐责任追究到天皇,举国掩盖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犯罪真相,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终战后美国调查时以提供研究数据为条件和日本达成交易,使日本政府免除战犯的起诉,掩盖了日本细菌战的罪行。这从保存在美国的记录中可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天皇文化是日本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典型本土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正确认识日本天皇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政治、社会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日本逃避对华战争赔偿责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理应得到赔偿。战后,美国主导了日本的赔偿问题,终止和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的不统一局面,尽力逃避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由于日本政府不能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引发了中国民间向日本索赔。日本再次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日本政府对华赔偿的立场,不仅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对日本国民反思战争责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与二战有关的日本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诸如天皇万岁,为天皇"玉碎",大日本皇军等相关言论和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日本奉行"皇道"(即"天皇以仁德治国之道和向世界宣扬皇道")的事实。可以说,那时的日本人把天皇看成神,无比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无处不在!那么,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时期,有些同志在报告、论文和资料中都认为现在日本的天皇是国家元首.他们或者认为日本天皇的存在,就意味着它是国家元首;或者因为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处于象征地位的天皇,不能不是国家元首;或者认为天皇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它不是国家元首就没有国家元首了,而这一点又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不仅对宪法学,而且对政治学、历史学等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国家元首的概念.国家元首这一概念,各国在法律上未必明确,但它渊源于国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的“东京审判”,确定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作为发动战争的当事国,其政府对中国国家及其国民负有赔偿责任.从习惯国际法的角度审视,重庆大轰炸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军事战略行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日本在此次行动中还违反了二战前即已在国际上确立的一系列战争法规及准则.因此,日本作为这些“国际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同样对中国国家、特别是受害者个人负有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当代女作家村田喜代子创作了大量老年题材小说。其获奖作品《姐之岛》以日本五岛列岛为舞台,描述了老年海女们在海底探险中追溯历史真相、重塑历史记忆的故事。作品以海上世界和海底世界的空间转换呈现出和平表象与战争痕迹,通过海女的职业变化,揭示当代日本海女文化衰落的现状,隐喻传统文化与战争教训传承的危机,通过天皇形象的变化暗示日本战争文化有卷土重来之危象。在当今日本右倾民族主义加剧的背景下,历史记忆风化、传统文化丧失与战争文化“复活”的问题叠加诱致多重危机,作品中海的历史文化意蕴突显出了战争批判、历史反思与危机警示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