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对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 在高等学校,大学本科生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不单是学生个人的期待,而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认为:一方面,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其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要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另一方面,人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其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强调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本真涵义.马克思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角度讲人的本质,也不是直接讲具体人的社会本质特性,而是为研究具体人确定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极为宝贵.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的许多著名论断中都提到,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个体"与"类"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人)之间的双向运动.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生存的需要与实践追求的目标,是超越个体人之外的类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类的全面发展的双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并且也表现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完善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知识分子个人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实践途径.现阶段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尺度就是"三个代表",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代知识分子要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分别在讲话中提出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集体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A什么B"结构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什么B"是一种结构式,该结构式主要表示消极的意义,但其消极意义不是由"什么"单独带来的,而是结构式的整体意义.在言谈交际中,结构式中的"什么"具有强调功能."A什么B"结构式具有标记性,"什么"的强调功能"放大"了消极意义,从而表达了说话人轻视、不满、否定的态度."A什么B"结构式实际上是主观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思考,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核心。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朱子理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天理"的内涵并不单纯是指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指宇宙天地间一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正向定理;"人欲"决不是指人们的正常的物质欲望和生活欲望,而是指那些违背社会健康发展之内在规律的邪恶的不正当的个人私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历史论证和人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应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来理解,它应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每个人在体力和脑力的潜能方面的充分发展、每个人在生活需求方面的健康发展、每个人在生存条件和活动范围方面的共同发展、每个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普遍发展等。从人学角度来看,共产主义就是扬弃人的异化形态和片面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是巨大的,并内在地包容了"经验性"和"超验性"、"形而上"和"历史性"之几重维度.  相似文献   

10.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