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市场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能源、交通、农田水利、邮电通讯。住宅环境以及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生产和生活设施,它们不仅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和制约性的基础作用,并且它的建设对于农村这个广阔而潜在的市场的开发意义巨大。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能源,能够保障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高效运转;便捷的通讯,能够加快农村信息的交流;通顺的运输,能够带动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流通;良好的水利灌溉,能够获得农业的稳定。高产;美化的园林住宅、先进的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反思不可持续性农业发展的诸多教训,不断探索永续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中部地区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水土流失等类似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中部永续农业发展既有意义而且可行.在中部地区发展有机精致农业、生态综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永续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中部地区扶贫工作力度;有利于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加大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产优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典型的都市郊区型农村——上海市郊农村地区为代表,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深入调研,分析了上海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密切相关性,并对农业投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最高,并就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效率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等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向阳 《南方论刊》2005,(4):47-48,1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市是个农业大市,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一、现状与问题建国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市坚持不懈地组织发动群众大办水利,先后建成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2000多座、塘坝3000余座,总容量18.5亿立方米;还建成引水、提水工程和排灌渠道以及江海堤围防洪防潮工程一大批。这些防旱、防洪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措施。山西省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影响,加之资源、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高,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各地方发展很不平衡。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土地保障力度,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支持解决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庆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研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供需矛盾突出,地方财政、金融支持乏力等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背景 (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差距很大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显示,各地区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地区差距很大。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对交通通信、能源供应、防灾、环境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共设施构成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全国各省区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分为四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的比较研究,探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的一般规律,发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以互联互通为基本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美契合边疆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得边疆地区联通内外的枢纽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为确保边疆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落伍、不掉队,共建“一带一路”下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基础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要举措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进而赋能边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