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可将原始艺术分为自然艺术和礼仪艺术。前者是先民个体生存技艺的精湛化,具有个性自由的原创性,后者反映了原始族群的意识,与巫术礼仪相配合。原始自然艺术的发生是遗传结构和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形象的符号化过程中,自然艺术与礼仪艺术逐渐分化。礼仪艺术在图像的层面上,经历了抽象化的符号过程;在指示的层面上,经历了规定性的符号过程;在象征的层面上,经历了选择性的符号过程。礼仪艺术的成长,内在地是由自然艺术而来的,它完成了从图像符号到指示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进,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模拟写实的对象,而完全归属于一个文化的解释系统。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系统体现了分离转换、象征图解、交换沟通、巫技掌控、整合建构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宗教艺术发展史看,宗教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宗教艺术中,神圣与世俗的矛盾常通过艺术的描写达到谐调一致。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体现了人类快乐的基本木能及其对欲望的追求;民间的世俗意识也深深影响到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如宗教艺术与民间节日、风俗的相结合,宗教故事在民间产生的变异等等,使宗教艺术得到“俗”的改造;宗教艺术的审美造造也仍然采用世俗的方式来进行,世俗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宗教艺术美学效果与宗教效果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原始意识形态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 ,具有形象性、神秘性、幼稚性的基本特征。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有着深刻联系 ,而它们在发生原因、形象构成、对待命运的态度、反映人的本质力量和发挥社会作用诸方面又有着根本的区别。神话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完美性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在整个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艺术不仅仅与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本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而且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宗教艺术在自身审美情趣中的宗教性与地域性。从宗教艺术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特征着手,通过详细分析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语义以及宗教艺术的内在方面,结合具体的历史宗教艺术事例,展现独特的宗教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5.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李坚 《学术探索》2008,(5):132-136
文化的发展演变是有其历史继承性的。在原始精神文明建设中原始宗教是最为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涉到人类物质文明的生产与发展,又关涉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创造与变革。而原始舞蹈意识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深深地影响着原始文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巫术"与中国文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良  李守亭 《学术论坛》2007,1(10):130-134
文艺起源问题上的"巫术"说,在中西方文艺理论史上都有阐述,但我国古代文论资料的记载则比较零散,撮其要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巫术以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形成最早的艺术思维方式;二是巫术仪式给原始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创造元素;三是原始巫术的神用观,与后世政教文学价值观念相合流.  相似文献   

8.
提要原始宗教乃是一曲对于生和死的迷惘之歌。原始先民对于生命以泛化的认识,并有着保持、扩展自我生命的强烈渴望。原始宗教一方面使得周围的一切进入一种被读解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实践的操作系统。原始宗教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说乃是一种吞并中的淘汰和融合,这决定了原始宗教往往催化出广泛的残杀现象,并进而产生历史进程中文明与血腥的二律背反。原始宗教的凶残,还因为两种生产在原始人意识和行动中的统一。诸如神婚之类的原始风习,便是基源于此种统一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文章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始宗教与古代文明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不显得密切,因此,不被重视。然而,在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不仅催化了文明的起源,还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此外,原始宗教还造就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连续性特点,影响了史诗、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繁荣,等等。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需要全面展开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吴利中 《学术探索》2003,(12):63-65
原始宗教是原始氏族———部落制社会的伴生物,是氏族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氏族———部落制的社会存在,原始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初民的生存需要和群体组织延续的需要,原始宗教在事实上从诸多方面满足了这种需要,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史上体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原始宗教及其文化功能的发挥,人类文明的维系、积累和传承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原始时代后期是一个以丑为美、美丑混淆的时代,许多丑恶怪诞的动物形象被形式化为具有审美意义的纹饰。丑恶怪诞的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与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有关。这些形象具有威慑侵犯的护佑意义,也是炫耀暴力与武功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这些形象也显示出人类童年那种天真、拙朴的创造智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杨璐 《学术探索》2014,(1):102-10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原始宗教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调节和制约作用。苦聪人的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满足生产生活中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功能性祈祷活动。苦聪人原始宗教对社会控制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加强民族认同、推动社区团结、维护社会秩序,消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信仰者的思想控制阻碍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艺术二者同为人类古老、深沉、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典范表现,有着解不开理还 乱的综结。作者就二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这一特征进行了比较。就共性而言,首先,二者 均强调对世俗世界状况境遇的突破与超越,并经由此突破与超越,实现人生境界的根本转变 ;其次,二者对物质性实用功利均采取规避的态度。就差异性而言,宗教往往在人之上悬设 出超越的救度者,而艺术将救度(者)置于人之内;宗教的超越借助于信念,而艺术的超越 借助于想象;宗教超越实用功利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性功利目的,属自觉行为,而艺术超越功 利是自发性的,在精神性功利追求方面,艺术比宗教更超然。  相似文献   

15.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政 《兰州学刊》2010,(5):158-165,177
在对原始人类宗教生活的考察中,“人祭”与“动物祭”(即用牺牲的祭典形式)的研究已比较充分;但对“植物祭”祭典形式的清理尚显疏略。事实上,在原始宗教的演进步履中,“植物祭”远比用牲之祭“原始”得多。西方著名宗教文化学者梅叶就曾在他的《遗书》中论述道:“地球上原始居民靠植物性的食物,如野果及禾木科植物生活了二千年,那时他们把最初获得的果实当作祭品献给神灵,洒牲畜的血……被认为是不可宽恕的罪行”…梅叶的观点是正确的。以植物献祭在“动物祭”之前,植物祭是更为遥远的原始宗教现象。下面我们就从《诗经》中的“植物祭”入手,探索一下这种祭典形式的文化遗踪。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也与其他民族一样,远古时期有宗教学上称之为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从《史记》、《汉书》及其他我国古代汉文史籍的记载来看,哈萨克族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与中原地区相同。以血缘亲族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形式也与其畜牧业经济结合在一起,并长期保存下来。这些与中原地区是不同的,因而,在原始宗教信仰方面,其内容与中原地区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山区分布着信仰不一、文化各异的大小数十个民族,其共同地域生态催生并整合出山地民族宗教文化的相似性特征(如宗教认知中强烈的山地空间感,与山地环境相关联的神圣观念,热身色彩的仪式活动),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环喜马拉雅宗教文化圈。喜马拉雅山区范围内的地域性差异导致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分布。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万物有灵信仰等)、体系化宗教(藏传佛教等)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型宗教(如萨满教、本教)等三种类型的宗教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20.
古蜀人的原始宗教除了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最为典型外,其月亮和月神崇拜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且也很有特色,既与古蜀的“蟾蜍、象牙”等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有关,也是历法等科学进步的体现。换言之,一方面,古蜀历法的进步和发展固然与古蜀人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一定与古蜀人的历法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