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译"质量"概念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定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译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一概念亦趋向复杂,因为对口译质量的研究不再只是从单纯的"语言"和"技巧"角度出发,而是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口译看作负责交流和沟通的事件,包含了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忠实原则和交际原则两个方面阐述口译的质量评估,并介绍口译质量评估的常用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关注原语的目的是否能通过译文传递给目标语受众。它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大原则对口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评定原语讲话人的意思和目的是否为目标语听众有效感知的重要标准。文章以第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的口译为例,研究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在其中的应用与体现。研究表明,目的论的主要观点能够科学合理地阐释外事口译,而译员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口译方法,能够为目的语听众呈现出满意的译文,从而充分地实现口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口译是一种在动态语境下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顺应是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的语言选择,因此,口译预期能否实现与口译活动对语境的顺应程度密切相关。译员可在具体口译过程中,通过推理、转换、预测三种策略来顺应语境,实现口译预期。  相似文献   

4.
巴什曼提出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水平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该理论为基础,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并结合其他口译测试所提供的经验来设置参数,提出一个口译水平测试的量化评估体系,以确保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5.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弥合文化沟壑,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特点,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寻求对等、体现对应、合理解释、灵活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口译信息差是口译质量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信息差产生的原因,可发现认知负荷超载因素、认知语境因素和交际中的文化因素是导致口译信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翻译目的论为口译信息差的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源语信息的简约、动态语境的顺应和文化空缺的弥补是口译信息差的有效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笔译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口译的即席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其更符合语言哲学家研究下的日常语言特性。口译的历史虽然远早于笔译,但口译理论的研究却起步较晚,更鲜有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探究口译活动的意义本质。从哲学的角度对口译研究进行思考,可以发现口译活动具有如下哲学特征:语言世界观的立交桥——口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学思考;语言游戏的关联性——口译研究的语用学思考;体验哲学的经典体现——口译研究的认知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以口译的跨文化交际本质出发,从释意派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其理论指导下口译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的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电话口译员的言语能力是确保口译质量的关键。其言语能力的特殊性体现在处理言语信息、语言表达和言语交际的技巧这三个方面。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和培训中,电话口译员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将课堂训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不断提高言语能力,确保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联络口译的特点,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福柯的“权力”思想,来建构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及其在话语过程中的体现,使本身业已存在的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得以显现,使联络口译活动参与各方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根据交际需要而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该理论对公示语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阐释性,一方面公示语翻译提出了统一的目标,一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和费语言层面各个因素的顺应过程和顺应机制,为我们正确翻译和实现交际目的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证实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口译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中英连续传译的质量)以及口译质量评估时听众最注重的评估标准。笔者在广外大十九名外籍教师以及一名国外大学的行政官员之中开展了一项关于口译质量评估的问卷调查。其间,受试会收听由同一名译员翻译的、针对同一汉语原稿的连续传译录音,但一种版本包含话语标记语而另一种则抹去了话语标记语。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听众最注重的评估标准为表达技巧且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使得口译逻辑上更为连贯,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建构和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口译活动的特点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对源语的思维过程准确理解、重构,其中涉及诸多变量和个体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口译研究者很难针对口译实践中的具体现象进行深入系统剖析,就口译活动中语言策略的使用揭示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运作,以及体现这一交际策略的语言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说话人和口译人的元语用意识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凸显。  相似文献   

14.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口译员和口译使用者是口译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此他们对于口译的期待和评价是口译质量评估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回顾总结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方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成果,本着口译教学应与口译研究、口译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结合口译教学现状,针对质量评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系列口译教学建议,旨在使口译教学尽快与市场挂钩,满足市场对合格口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达到口译目的一种手段,口译笔记在交替传译中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是具有可行性的,文章重点介绍了语言的冗余性、连贯性、主述位以及交际背景对做口译笔记的促进作用,以最少的符号代表尽量完整的意义,从而符合口译笔记的最省力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口译是一种语际解释行为,通过对语言符号化表现的解释获得对原语意义的理解。口译过程决定了口译具有即席性、不可预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基于对口译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原语效应"在传播学、对比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存在理据;探讨了口译中"原语效应"的对策问题;得出了译员既可以采用"顺应"策略,也可对原语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归纳,以期迅速、完整、准确地完成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口译具有即席性、紧张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多面性,以及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需协调眼看、耳听、脑想、手写和口说等多项任务的精力分配,且要处理高密度信息如列举、数字、熟语、缩写、术语、诗词、浓缩话语等,译员在把握一定的度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重读法、解释法、压缩法、近似法、省略法和概括法等模糊处理方法,以促进口译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脚本理论应用的一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知识背景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两组译员的科技口译任务进行质量评估,尝试考查知识脚本在科技口译中的重要性,并希望对今后的科技口译培训及学员筛选标准有所裨益.研究证实相关的知识脚本,即与口译任务深切相关的有序知识结构,是优秀科技口译人员的必要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本身的缺陷;与之相反,娴熟的语言并无法弥补知识脚本的缺失,无法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口译是一种典型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为交际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作为口译主体的译员为了应对原语和译入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会根据自己的文化取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口译策略和技巧,从而确保交际的顺畅进行和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