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迪士尼公司是当今世界动画电影业的领头羊,其动画电影的典型特征是片中穿插音乐与歌曲,以歌叙事,以曲抒情,给观众以美妙的视听享受。文章在分析迪士尼动画电影歌曲特征的基础上,从翻译美学视域探讨其翻译,以"可唱性"为首要原则,提出要从唱音、词形和内涵三个角度入手,考虑歌曲的押韵和节奏,注意歌词形式与原曲旋律的匹配,以再现原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美国迪士尼与梦工厂的动画电影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喜爱。可以说,美国动画电影代表了目前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引领着动画电影的发展和进步。而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与其角色关系的成功塑造是密不可分的,角色关系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动画形象。本文将从美国动画电影角色性质的塑造、角色关系的增减和人物矛盾的设立三个方面来剖析其角色关系的构成,探究其动画电影角色关系塑造的规律,为我国的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可供借鉴与学习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中国动画电影逐步向民间靠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通俗文艺改造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动画电影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意涵,"旧瓶装新酒"的文艺通俗化方案,推动了神话等民间文学资源与动画电影在影像实践层面的融合.1949年以后,中国动画电影延续了为人民大众的文艺思想,在兼顾幻想性与民间性的同时,对神话等民间文学资源精神内核的承继和审美理想的不懈追求,或可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出发,发现在原著改编方面,动画电影普遍存在以低龄观众为主、故事情节俗套、主题层次单一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观众日益提高的观影需求.通过分析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总结了导演安德森对动画电影制作的独特方法与技巧,针对影片故事的改编与扩充、视效氛围的构建与营造、主题的凝练与升华三方面,提出了从文学作品到动画电影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迪士尼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其高水平的字幕翻译在其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 避免地会“改写”“改译”某些内容,来实现语言的教育意义和对儿童的正确引导作用。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出发,以《疯狂动 物城》的字幕翻译为析,对比大陆版本和台湾版本字幕译文,分析其字幕翻译背后的翻译目的和所运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我国2015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虽然其故事改编自经典作品《西游记》,但其独特的改编方式、动画形象的传达使得这部影片不仅打破了动画电影在我国上映的票房纪录,也极其贴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传递。本文试从此角度切入进一步阐释,阐发此部影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木兰故事在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播中被不断的充盈扩展,尤其是经过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改编,添加上“相亲”、“爱情”及“护君”等情节,演绎了一个与中国原本简单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不尽相同,但却被全球受众所接受并喜爱的故事.迪士尼动画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利用中国色彩和中国味的同时,也有着对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误读的情况.迪士尼改编中的美国元素,既有中国观众较为喜欢的,也有较为排斥的;较为喜欢的有柔美的画面、搞笑的配角、平民化的倾向、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等,而较为排斥的有过于商业化、对中国文化的肆意篡改等.  相似文献   

8.
动画电影编剧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性改编是行业难题。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颠覆性地对原著角色进行了大胆编创,结合镜像理论对原著中相对脸谱化的角色进行重塑,挖掘出了更广阔的剧情创作空间。二元角色配置为主角的自我镜像演化构建了框架,角色设计价值取向的创新定位,赋予了作品更鲜明的时代意义。相比于传统动画电影,该片在角色设计和叙事策略方面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性改编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藏着大量的习惯法。东乡族作为甘肃所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民间文学亦尤为丰富。神话、叙事诗、歌谣、谚语等是其民间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传统的东乡族习惯法。东乡族的民间文学与习惯法都来源于其历史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二者统一于东乡族场域之下的秩序理性之中。  相似文献   

10.
梦工厂动画崛起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的世界影院动画市场上,梦工厂是唯一能够与美国迪士尼相抗衡的动画企业。本文探寻了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成功经验,认为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推出的动画电影出奇制胜、别具一格。而在梦工厂向世人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绝伦动画电影大片的背后,依靠的是资金、人才和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甘青宁地区是高原农牧文化和中原旱地文化的交叉地带,又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的长期并存,各民族间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多元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新时期甘青宁文学在民族、国家和世界的三位一体格局中既受到了国家一体性、知识全球化的规约和影响,又始终立足于民族民间文化,因此该地域文学不仅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书写的经验,而且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民俗研究从历史研究的传统维度转向注重当下人们的生活世界,开始重视民俗的意义理解和文化阐释,强调将民俗事象纳入地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整体社会结构中加以考察。"空间"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文化空间"作为指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和样式的人类学专门概念,已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中。而民俗作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却鲜有人关注其空间属性和空间视角的研究。民族民俗文化空间主要有日常生活文化空间、人生阀限文化空间、节日聚合文化空间三层面。通过回族民俗文化空间的建构分析,能更好地展现出回族民俗文化超越时空的人生意义、凝聚精神的社群意义、承传文化的民族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民俗史料、民俗著作丰富的国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是中国民俗学的优势,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不能忽视的的学术重点。在民俗学视野下进行历史民俗文献研究,要求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准确的学术界定,充分发掘并重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早期的民俗学者以严谨的学风开创了历史民俗文献的学术风尚,现今中外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学术进程。同时,历史民俗文献研究存在着许多研究薄弱或缺失方面,这一方面说明学术研究的缺失偏颇,另一方面也启示这是有待开发的学术宝库。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现在已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民间信仰是如何被写进文学作品的,是出于作者的本能还是他们的深思熟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文学与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学家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的种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的乐府诗歌,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迪士尼动画长故事片《Mulan》,取材于《木兰辞》的故事内核,并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本文概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源流和戏剧形式的加工改编,分析了《Mulan》在情节改造、人物形象重构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彝族神话《石尔俄特寻父买父记》文化积淀厚重,内涵十分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诗意的珍品,世界上绝无仅有。凉山州应该科学合理地打造与石尔俄特故事相关的民俗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民居建筑、工艺美术、服饰饮食等文化品牌,不断吸引外地游客来凉山旅游观光,推动凉山旅游文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需要从中国学者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的“价值探索”中梳理。中国人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 ,源于儒、道、墨学术精英的学说 ,源于中国民俗民间文学。随着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的研究 ,也将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