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显然,“立人”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作为多方面要求共同演绎的舞台,作文创作愈发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将如何提高作文创作能力呢?我认为,积累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那么,在积累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积累哪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它是开放而富有弹性的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则在这一课程的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条完整不可分割的“链”,如果立足于这三个不同维度,充分调动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开发、建构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师范中文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这是因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改特别重视和强调的问题,它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同时学会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因此师范中文专业大学生必须正视自身问题,学会合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阅读习惯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本的反应往往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2010年我镇开始启动小学小班化教育研究。实施小班化教育,它的优势在于班级人数减少后,学生个体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程度,以及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都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仔细咀嚼这段文字,对语文课程定位的描述是相当清晰的——“双性”统一,不可或缺;同时还要注意“两个基础”的提法——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工程,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祖国新一代青年写作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教育被大家重视的今天,作文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笔者在平时文学社活动中注意融入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支撑.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价是对一篇文章的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育评价,而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瓶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时代,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因此"以质取胜"便成为了一个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毫无疑问,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教课本,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并不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如此下去,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而现有资源牵涉到方方面面,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本论文主要针对应如何充分利用师生资源展开论述,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以其“广而博”的课程内容支持和帮助师范生有效开发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对师范生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明确职业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探讨通识教育在师范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中效能:一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职业理解力,促进师范生明确自我职业生涯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二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促进“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三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发展;四是通识教育加强教育改革意识养成,有效培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师”。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在新时期,要用发展观的思想赋予师德教育新的内涵,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如何理解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对师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它变为教育的源动力,开启心灵的钥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适合教师,忽略学生;适合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方便教师教学,忽略学生发展;强化控制性,弱化主体性;注意过程与方法,忽略质量与效果。教学适合学生就是回到教学的根本,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成为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水平、精神状态和特殊性,而要做到教学适合学生,则需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价值观,使教学整体、全面、全程适合学生,实现由学生适合教师向教师适合学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最早接受性教育的状况往往会影响其成年后性心理、性行为的形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一所高等专科幼儿师范学校幼教专业学生幼儿性教育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幼教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与幼儿性教育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亟须完善.实践性知识即性教育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学生幼儿性教育知识结构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幼儿性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性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幼儿性教育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对形成体育“差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创设有利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积极肯定,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体育强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大学生爱梦想、有梦想的特点,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把时代特征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唯物史观教育为主线,实现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结合,在革命史教育过程中突出对中国革命艰难历程、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克服因缺少环境锤炼而产生的心理承受弱点,铸就坚强的意志品格,真正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教育部直属院校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师生国际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知,教师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更多的是起“桥梁”和“媒介”作用,即通过人才培养、以间接方式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来实现,且总效果大于学生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应当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基础,以孔子学院和众多高校设置的研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教学科研机构为平台来进行,从而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