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们自己的文学”——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小说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最后30年是澳大利亚妇女文学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尤其在小说领域,群星闪耀,佳作纷呈,真正撑起了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半边天”。“离经叛道”的海伦.加纳、以描写弱小人物命运见长的阿斯特利、一心关注女性世界的马斯特斯与安德森、具有强烈女权主义意识的格伦维尔以及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实验手法与一体的伊丽莎白.乔莉,以其各自的特色,堪为其中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女性同性恋现象在新时期小说中有三种改写策略:以姐妹情谊替代肉身出席;以妖魔式建构铺陈有欲无灵的纠缠;以贵族式自恋把同性恋风景虚悬.三种改写策略揭示出女性同性恋现象在当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处境.  相似文献   

3.
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将"女人"等同于有生殖能力,女人基于性而有普遍性。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女人们普遍接受压迫和统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论述。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对现代女权主义基于生理性别的对女性的划分给予了颠覆,认为生理性别也是一种社会建构,女人是被论述建构和后天模仿的结果。因此解构了对妇女参政问题的认识,如参政妇女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所有的妇女都有参政的意识;除非有为妇女而参政的论述出现,否则参政妇女的结构位置不必然出现为妇女参政的主体位置。这些理论再次引发我们对推动妇女参政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为在政治领域中推动性别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妇女文学深受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当代妇女解放运动崛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第二性>和<女性的秘密>促其思想的形成.运动的展开取得很大成绩.妇女文学主题集中体现两性不平等.总之,妇女文学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妇女的作品将进一步丰富美国妇女文学.  相似文献   

5.
由于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社会歧视、文化偏见与制度压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性恋族群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自我分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主体的不可见性和族群认同感薄弱,进而无法共享统一的集体身份与文化。身份隐匿和族群分化状况下的同性恋运动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非抗争性的同性恋运动;另一种是同性恋消费主义,即“粉红经济”,它彰显了同性恋运动的政治-经济场域转换。同性恋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我特征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状态,非抗争性的符号表达和文化介入、表现方式的日常生活化(如家庭出柜)以及同性恋消费主义的渗透等,都可以被视作本土性的同性恋认同方式和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表现另类生存与情爱的影片——同性恋电影出现在华语银幕上,俨然成就了一种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另类的存在,华语同性恋电影的出现无疑具有某种深刻的暗示.在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观的长期遮蔽下,同性恋及其文化只能生存在幽冥的角落,而同性恋电影则试图走出禁忌的囚笼,演绎出一番别样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的文学史在英语国家中不算长,妇女小说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本文介绍澳洲殖民时期的女作家并对妇女小说的出现、妇女作家的写作动机、写作主题以及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角度出发,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根本准则,剖析当代中国的同性恋现象的分类及成因,具体表现为:精神性同性恋和实质性同性恋,主动性同性恋和被动性同性恋,相对性同性恋和绝对性同性恋,代偿性同性恋、暂时性同性恋和境遇性同性恋。这些分析为我国同性恋者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伦理环境,旨在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历史上几经聚散离合,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新女权运动推动下,二者再度走向融合.虽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都以妇女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差别;二是东西方女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同理解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是一种亘古已有的人类文化现象,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它的书写。受到先秦时期文史不分的影响,在先秦典籍中主要记载的是君主与男嬖的同性恋爱的故事。这些记载对后世的同性恋书写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男嬖形象的书写尤其重要,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关于同性恋的典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确立了后世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基本态度。要想对我国的同性恋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先对这些男嬖形象进行一种客观公正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底层妇女的命运: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特色在于它与国家民族阶级等社会革命紧密相连,这使得它一方面能够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从而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使劳动妇女的平等与解放成为整个运动的主体和目标,从而使劳动妇女成为这一解放运动的最大受益群体。但随着阶级斗争向经济为中心的转移,这种妇女解放的模式实际上被放弃并淹没于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此过程中,前期以底层妇女为主取得的成果开始受到多重挑战,其中,“劳动妇女”成为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并被男性精英和女权主义的主流话语体系忽略。这种演变过程既是中国特色妇女解放运动成就与局限的反映,也向当前女权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安娜和康妮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个颇具争议的女性形象。她们对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反映了在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下渐趋开放的时代特征。但是,她们两人最后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位作者不同的妇女观:安娜的惨死体现了托尔斯泰比较保守的妇女观;康妮的结局体现了劳伦斯相对自由、开放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学(Woman’s Study)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加州圣地亚哥大学于1970年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妇女学系,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个妇女学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与妇女学的诞生、发展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诞生的。学者们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并由此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的“妇女主义”与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相别,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她对妇女解放的关注。从沃克的妇女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其代表作《紫色》中主人公茜莉,可看出她对妇女文学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因其不同的背景有诸多差异.因为政治运动的有无,使二者一个是非文学本位的批评,一个是文学本位的批评;又因为文学传统各异,使二者一个成为立场坚定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一个却搀杂着"女子气的批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对男权否定是否坚决彻底;地位沿革和现实处境的对比,则昭示着二者面对各自复杂而具体的妇女问题,当然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运而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父权制象征秩序(语言)的二元对立和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经验和透视,以改变文学中的妇女沉默和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1](P1)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同性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性倾向和性追求,同性恋现象可谓历史悠久。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它不同的生存空间。在农业社会,同性恋是反社会的,因而受到社会的整体排斥和无情打压。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形成以及社会物质财富的空前丰裕,为同性恋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和种种反传统的社会造反运动,终于使同性恋者能够走上社会的前台,进而谋求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父权制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孜孜不倦地为女性群体著述、演讲。由于种种原因,她对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贡献被尘封已久,其《男与女》一书蕴含女权主义意识,应将《男与女》一书置于美国当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去观照。  相似文献   

19.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玉台新咏》也收录了涉及同性恋的诗歌,涉及的都是男性同性恋,在吟咏模式、情感展现上虽较异性恋题材简单,但是有其独特性。这类诗歌收录于文学总集中,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现象的包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妇女文学的定义确认入手,探讨了我国妇女解放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妇女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认为妇女解放与妇女文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五四"运动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我国妇女解放和妇女文学发展的两个高潮期,妇女文学在这两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创作生命力,成为妇女解放的奏鸣曲.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仍是十分漫长的,妇女文学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