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中国古装剧的对外传播中,其剧名翻译存在语义错误、源于语法错误、缺失美感、剧名冗长、译法不一、拼音残留等翻译错误或偏差,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背景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译者专业素养不足等。在翻译古装剧名时,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剧名,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以著名人名、地名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音译法,以人物传记、朝代、帝国命名的剧名宜采用直译与音译相结合法,以中国典故、诗词成语等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意译法,以不知名人物命名或简单平淡的剧名宜采用增译法,过长或带有不必要修饰词语的剧名宜采用减译法,晦涩难解、剧名与剧情不搭边的剧名宜采用创译法,根据中国名著拍摄的古装剧或系列古装剧宜采用套译法。  相似文献   

2.
论修辞在英语文章标题中的使用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章的标题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而修辞手法的使用,则使其显得更加醒目、雅致、震撼心灵。本文运用大量实例论述了英语文章标题的修辞特点,同时指出:翻译英语文章标题中的修辞时,应兼顾到“等值翻译”和“等效翻译”两种标准,而“简洁、准确”则是翻译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法律文本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文化语境和法律功能的巨大差异,很多拉丁法律术语在国内法中很难找到对等词。翻译等值论在法律语境的应用有助于译者在注重语义等值的同时,更加重视语用等值和功能等值。从uti possidetis的翻译看来,只有综合考虑语义,语用和功能的等值,才能厘定翻译的最佳对等词,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5.
依据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提出翻译的等值是译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绝对的等值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受译者自身的因素影响外,还受语境、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制约翻译等值的四个因素,以求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等值问题,达到翻译等值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定性,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翻译原则与策略,指出习语的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旨在取得译语和原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8.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是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国内的相关研究普遍从奈达的"等值理论"出发,认为该现象是翻译中的"非等值",是由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引起的,进而提出了规避策略。本文指出,现有研究忽略了翻译主体,即译者,也未涉及到该现象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入手,在翻译目的论等理论的指导下来探讨如何更好地翻译网络美剧剧名.笔者首先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然后应用目的论等理论来指导如何进行美剧剧名翻译,并通过比较,分析各字幕组的美剧中文译名的利弊,提出比较易于中国观众接受的好译名.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的西方翻译理论中,等值理论在我国翻译界受到的关注度颇高。但是由于翻译过程受到文本、文体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能否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绝对等值,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义是词的核心,是音、形所表达的内容。英汉双语之间名词的转化既要以词义转化为核心,又要与词音、词形转化相结合。本文正是本着这种思路,从名词的音、形、义入手,结合大量的翻译事实,提出了音译,形译,义译,音义译,形义译等五种英语名词汉译的策略,重新解读了这些策略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实践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到了英汉成语的难译之因 ,探讨了直译、意译、编译等的辩证法。直译有“直”的优劣 ,意译有“不信”之嫌 ,而编译又有“漏”的必然。由此笔者倡导 :译文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意境决定译法和译文。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的不同层次出发 ,论述了翻译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即在较低层次上 ,翻译是具有科学性的技巧 ;发展到较高层次 ,翻译则升华为艺术。  相似文献   

17.
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翻译教学的根本途径。要在翻译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必须根据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确立一个明确的、能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三大原则的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同时,翻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的传授与学生的翻译实践紧密地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去解释和论证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整个翻译活动获得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9.
用翻译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院校本科英语翻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包括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学习,还包括翻译教学的各个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翻译教学又是翻译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此类学校的翻译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翻译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及加强理工科院校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四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