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测度我国区域信息鸿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15个省市在网络可接入性、网络使用能力、网络内容应用、网络外部环境4个方面共10个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获得各省信息通信技术(ICT)接入、应用水平综合指数和信息鸿沟指数,对我国区域信息鸿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的信息鸿沟是非常明显的。本方法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比较区域间信息鸿沟的状况,由此估计以往ICT发展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并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其特点,重点讨论了中介机构和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功能旨在使产生创新的元素: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在网络中迅速流动起来,并且通过每个网络节点本身的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统计分析框架的构建,凸显了重大攻关、人才培养和网络构建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对我国省区间的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展开系统评价和实证研究,展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多方位信息。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形成三个差距明显的群体,创新推动区域发展需要群体间的资源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社会经济的运动发展是信息力的创造和演进过程,信息力的不断进步使经济主体和客体以及在它们的结合方式上不断得到优化,正是信息力的不断变革推动着区域经济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迈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和多元互补性等信息社会的网络特征。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经济与信息一休化发展的新趋势.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5.
信息消费的实践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信息消费理论的研究。我国加入WTO 6年来,学界对信息消费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信息消费的界定与信息消费的特点、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消费、网络信息技术进步与网络信息消费增长、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与特点比较等方面。文献综述与评价的目的在于提供前人研究的思想成果,促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医改”方案的提出,使卫生信息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迫在眉睫.结合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与主要业务需求;从建设任务与目标、信息平台架构、总体逻辑部署、硬件网络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整体设计思路.从安全保障技术、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健康管理远程度互动技术三个方面,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数字档案”安全化、民生化、智能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地方文献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重要的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网络地方文献的作用,建设基于区域数字资源共享的网络地方文献集群是重要的方式。如何加强网络地方文献集群建设,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滞后1期的两阶段网络DEA乘法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5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将创新网络结构变量作为影响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技术效率的解释变量展开研究,使用DEA-Tobit模型考察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域两阶段知识创新整体效率均较低,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段的知识转化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网络结构中网络开放性和网络规模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一定作用,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则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企业在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与研究院所的作用则远远不足。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我国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作用的同时,大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转化率,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应注重提高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注意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和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全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信息相关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CT服务产业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国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性城市发展案例研究视角,对唐山市城市体育信息网络服务内容、特点、区域创新、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建议以市体育局门户网站改建为驱动力,突出强化城市体育信息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特点,建立Web技术支持下的信息交互共享操作实现平台,加强各社会力量间的沟通与合作,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信息间寻求价值平衡与实现的关系,提升面向用户的网络信息服务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提高区域城市体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旨在为相关部门与行业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优化配置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DEA模型评价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各省份2017年的产出不足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些省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三大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协同变动,东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协同变动;纯技术效率对总体技术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提升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应从宏观层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从中观层面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从微观层面优化高校内部分配。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合及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性梯度,是我国区际经济联合的有效载体。东西部经济联合的实现形式有五种基本模式:(1)东部资金+东部技术+中西部基础设施;(2)东部大公司+中西部大农业+中西部大市场;(3)东部的优势企业+中西部相关产业+中西部的优势资源;(4)东部的资金+中西部的“三线”企业;(5)东部的观念+中西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西部卫生人力资源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卫生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的卫生人力资源分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东部最优,西部最差。研究中结合我国现行卫生体制,提出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西部卫生发展战略及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才匮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各类人才的专门平台.激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就业无疑是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推动西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战略决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托克旗,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具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鄂托克旗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研究,对各地区碳减排任务的合理分配及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尔熵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差异化程度,探索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整体呈现出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走向;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中部改善迅速的态势;中国各区域碳排放效率长期存在差距,西部地区的减排行为对中国整体的碳减排目标实现举足轻重.为中国碳减排任务的合理分解提供了经济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发展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商业结构上游化 生态条件脆弱、支柱产业的行政垄断、东西部协作信息不对称、东西部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单靠市场调节的力量,难以打破西部地区经济的结构刚性和体制障碍,需要加强政府干预。然而,加强政府干预并不必然是有效率的选择,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里,加强政府干预才有助于打破西部地区经济的结构刚性和体制障碍,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现象,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历史累积因素、政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科技教育的差异等原因造成。为此,提出了需要按照市场需求逐步调整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建立规范的财政拨款制度、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协作、推进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中西部劳动力转移等对策建议来加快我国区域经济未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农村社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一般统计分析与计量估计,旨在揭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户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及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与不确定性不仅来自农户家庭外部,而且也来自于家庭内部,成为影响农户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障碍。形成政府、社会、农户一体化的风险分散与防范机制,是降低农户面临的各种风险、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物流需求、政府政策等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利用2016年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对各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中、西呈现出依次递减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对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水平地区差异的贡献也较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大,而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内部地区差异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