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保险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互制保险可产生一种信息充分共享的机制,拓展信息来原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丰富组织内控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的分配。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相互制农业保险组织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提高农业保险信息利用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以相互制保险为基础的"银保合作"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的理想选择,是农业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出发,对项目融资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解决两类风险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分离高质量与低质量项目来降低逆向选择风险;通过提高项目合同的完备性、选择信誉度高的投资主体和建立项目融资信用保证制度来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相似文献   

4.
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源性融资。目前我国外源性融资路径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外源性融资的主体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将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博弈的结果,最终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所采取的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外源性贷款融资形成了硬性制约。借鉴西方国家"企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可能是中小企业发挥集群优势解决融资约束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量和信息供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债务合约本身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提高信息量可通过增加信息供给和减少信息需求两条途径来实现,通过选择特定的顾客群或建立特殊的客户关系,可降低信息生产成本,增加信息供给。通过契约安排,可增加自有资金、贷款抵押和担保的数量,它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银行与企业签订信贷协议前后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银行信用风险;而银行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重了银行内部人员的寻租行为,使银行信用风险更加严重.作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运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模型,对银行与企业、银行上级和下级之间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分两种关系框架下进行论述,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使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中提供的有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通过深化信用风险信息分析、签订限制性协议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等能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和减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切入点 ,探讨了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之间、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以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并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证券市场中出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并通过监督博弈分析,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惩罚力度和建立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从某种程度上防范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克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构成商业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商业银行运作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但我国的信息结构等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在减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上的作用。针对逆向选择所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信号传递方式:优质中小板企业能够通过控制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的水平,把自己和劣质企业区分开来,从而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解决由逆向选择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小农业企业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业天然弱质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小、财务规范性差及抵押资产不足等原因导致中小农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融资约束。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弥补中小农业企业的信用缺失,降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困境。在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及缓解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2-2018年A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涉农中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受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因素的影响,供应链金融能显著缓解中小农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通过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来增强这种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贷款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信贷风险是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较高的贷款成本也影响了银企交易。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邯郸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在产业组织、主导产品选择、龙头企业培育、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阻碍邯郸市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升邯郸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从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区域协作,转换产业发展模式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结构对不同企业信息结构的适应性,内生地决定了中国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金融体制安排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大、小银行自发地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其在信贷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小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信息方面有大银行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适应于关系型借贷交易方式的中小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降低中小企业意会信息的模糊性、传递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应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从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入手,引入ASP这种新型网络服务模式。ASP独有的特点及优势,使中小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网络化,并实现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办公,从而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更具有灵活性。说明了不同情况下ASP在中小企业电算化中的两种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融资困难是目前制约湛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其原因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以及银行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因此,应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途经,进一步利用和完善资本市场,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仓储服务模式一般包括动产第三方监管和仓单质押模式,在破解中小企业动产融资难方面具有创新性,开辟了银行动产授信的新模式,还可以提高银行信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这种仓储业的新业态和银行服务外包的新形式,实践证明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银行、金融仓储企业、中小企业合力共同推进、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辅导体系至少应包括支持大中小企业间的协作、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金融支持、创造中小企业高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等,这五个方面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我国也应建立包括企业间协作支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高科技支持政策、市场营销支持政策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披露是一定会计环境的反映和表现,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披露也应当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对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事物、新问题应采用计量基础与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进行重要性披露;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应进行简要性披露.  相似文献   

20.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与融资的新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筹资难的问题 ,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 ,开征利息税的情况下 ,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在 2 0 0 1年年底已经突破了 8万亿元人民币。导致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加与中小企业筹资难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设立规范的产业投资基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