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给农村学前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有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合理规划,能够 通过财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资金与师资贫乏的问题,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 发展平台。同时,农村学前教育也面临政府整体财政投入不足、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县级幼儿园教育质 量不高、学前教育县级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等问题与挑战。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以县级管理为主”的城乡 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争取地方高校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村幼儿园教师质量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的关键。山西省芮城县作为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在推进“四位一体”的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改革中,通过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一体化培训机制以及城乡教师教研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全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芮城县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幼儿园学习共同体以及培养农村本土幼儿园教师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质量。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瓶颈。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估,结果表明:八年来,各指标(除教育投入)城乡差异呈减少趋势,但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指标上,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严重失衡;教育投入公平指标上,农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生均公共经费高于城镇,但惠及面小;保教质量公平指标上,城乡保教质量之师资力量差距悬殊,办园条件差距显明;教育结果公平指标上,城乡小学新生受学前教育比例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城乡之间存在的学前教育差异,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长期得不到认可,以及当代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因素构成了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现实背景。继相关学前教育政策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部分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还面临着教师素质、经费投入、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使学前教育政策执行面临较大的挑战。这需要政策执行过程完善相关的执行手段、加大政策资源投入、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加强政策实施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Murphy等收入分配与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城乡收入不均等与工业品消费关系进行分析,利用我国城乡居民基础耐用品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面板SU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不均等对于我国城乡工业品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收入分配不均等对于我国城镇地区工业品消费存在负面影响,而在农村地区则存在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个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从城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和农村父母传统的性别观等三方面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14个市城镇和农村幼儿园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采取入园入户随机问卷调查和走访方式,深入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幼儿园规模、环境条件、活动设施、师资状况和课程内容,还是幼儿家庭收入水平、监护人文化程度以及幼儿学前教育投入水平,农村与城镇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政府增强城乡统筹发展意识,把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农村,在教育资源上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幼儿园建设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对家长开展宣传、培训和业余文化教育活动;幼儿园组织家长会及其经验交流会,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学前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部贫困农村地区初中的高辍学率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已由经济困难转向了厌学,学生厌学客观上主要是由农村初中经年难改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等原因造成的.控制贫困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应加大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农村的村庄学校消失,村庄幼儿园兴起,农村幼儿园成了农村社会的文化高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靠政府”,治理取向“唯城”“唯农”,治理目标“扶贫不扶志”,治理过程“治标不治本”等困境。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在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建构供给时代发展和符合农村人文的治理取向;心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治理目标;探索“标本兼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高等教育招生规则的不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改变这种状况,须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江苏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人数很少,比例不足5%;3~6岁幼儿在学比例为75.2%,其中,在读幼儿园60.8%,在读小学14.4%;3~6岁幼儿公立幼儿园就读比例为64.6%。对流动人口3~6岁子女学前教育情况与有关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发现,流入地、调查对象在流入地连续工作时间、户籍、文化程度,以及孩子是否独生子女、现住地对学前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建议须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促进江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一个新的城乡一体化分析框架:机会平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乡一体化的现有研究或采用经济学视角,或采用制度学视角,而很少采用机会平等视角。研究认为:不论是经济资源配置还是制度和政策制定,都要视对城乡机会平等的影响如何,来判断其是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机会平等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当然,机会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划分为基本生存机会、中层机会和高层机会,与此同时,平等也可以划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在推进不同类型机会平等上,城乡一体化表现出不同的进度。该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包括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实施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效果明显,学前教育机构总数、在园幼儿数、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显著增加。与经济发达省份对比,湖南省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还比较落后,城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县域之间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差距明显。湖南省普及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落后、学前教育基础建设不足、普及学前教育路径不畅。推进湖南学前教育持续普及,需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学前教育的保障体系,优化学前教育普及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对陕、闽、湘、沪等10个省市区不同类型的50所高校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女大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差异和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差异。提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不仅在总体上较大,而且在民办各类高校中差距更大,但在公办高校中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则相对较小。在描述差异程度的同时,利用调查资料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中女性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状况,探讨形成城乡差距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州市与粤西地区部分城乡日用消费品购买点多类商品价格的调查以及对城乡之间消费品价格差异的比较,分析了农村地区消费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地区消费品价格调控的可行方法和途径,阐述了农村消费品价格调控在农村价格政策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7-2007年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7年是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民办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数成倍增加,师资力量不断提升。究其原因,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力保障、民办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幼儿教育市场的有力推动是促进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宏观管理下,民办幼儿教育将持续发展,办园模式和服务形式将趋向多元化,其质量的提升将主要依靠科学的内部管理和稳定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合作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了解我国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我国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358名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发现,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较为良好的合作倾向。其次,独生/非独生子女家庭、城市/乡镇生源地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不存在合作倾向的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之间存在合作倾向的显著性差异。第三,与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还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访谈研究表明,合作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学前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划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机会均等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阐述当前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几种不同的划分,并从影响教育机会均等诸因素的不同存在方式,将教育机会均等划分为显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和隐性的教育机会均等,这一分类模式将有助于解决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衡量公民是否有机会实现社会地位升迁的重要因素。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地分配关系着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研究内容。本文认为,在精英型高等教育模式向大众型高等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的可寻租性导致了有差别的机会平等的丧失,也可能导致共享平等机会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教育机会是指人们通过办学和施教使个体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平等是不同个体之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方面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可以分为平等的利用和平等的起点,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个体起点的平等、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和最终目标方面的平等,入学方面的均等和继续在学校读书的均等,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和作为公平机会平等的平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教育的理想.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人们有必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民主主义为本、以权利为本、以适合的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及基于平等和差别对待的理念、教育机会平等优先和教育结果平等其次的理念、法律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优先和事实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其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目标,有必要在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教育分流制度、教育筛选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