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异常丰富,不少学者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日本民阎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视野开阔起来,他们把民间文学放在多学科联系的背景上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也越来越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的翻译、研究、介绍等就是如此.日本学者的研究,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关于民间文学、创世神话、民族信仰与民族起源的问题.他们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化等的研究考察,具有较广的研究范围、兴趣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并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飞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取得了很大成就。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价值、地位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建国以来,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总数在千种以上,搜集的民间文学资料的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少数民族文学存在逐渐弱化的现象.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没有确定,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没有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入史逐渐弱化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少数民族身份的研究者,为了撰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将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的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算作少数民族文学,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泛化.概念的泛化会导致编写文学史的学者难以遴选真正的少数民族作品,因此常常就采用弱化或者不入史的办法对待少数民族文学.要想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的现状,我们应取的策略首先是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学内涵应界定为:作家的族属身份、作家的民族意识、作品的民族特质.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按照这三点去划分少数民族文学,就能将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学写入文学史,从而可以避免将没有民族意识的作品以及汉族作家写作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等不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品写入文学史,造成混乱.坚持经典标准,遴选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入史,遴选优秀的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作品入史,这也是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现状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形成是数量多品质高的民族文学创作成就的映现,是民族文化资源的一次次文学话语的体现,是秉承与传播清代之前多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互文性表现。我们既要阅读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书面文学,也要阅读民间文学;既要阅读普通作家的作品,也要阅读大家名家的作品;既要读懂表层结构,又要读出深层意蕴。在汲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着重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格局;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构成,从而深刻把握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多元一体"的内涵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况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对中国境内除汉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文学的总称。它包含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相对汉族而言的;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历代各少数民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所创作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风貌的作品,包含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个有机部分; (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各少数民族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研究现状述评、创作态势综述、理论批评研究、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本质属性诸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英雄史诗和地域文学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族别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主体,32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均得到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考察和研究,展现出年度进展和收获。作家作品、三大史诗、民间文学总体探索和多民族文学理论审视等领域将会得到新的深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7.
英雄史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特有的门类之一,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娇子。在汉族民间文学作品中,至今尚未发现称得起英雄史诗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发掘、搜集、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对英雄史诗的研究又倾注了浓厚兴趣,写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理论的整体研究,迄今仍未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学理论所知甚少。事实上,如同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曾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一样,少数民族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诗歌、戏曲、小说等方面,少数民族作家文人都曾提出过精辟独到的见解;有些少数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时,只有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我国各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侗族自称“甘”,是聚居在黔、湘、桂边界近二十个县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侗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谜语、歌谣、谚语、戏剧、史诗、叙事长诗;音乐方面有“窘”——琵琶歌、“嘎窘”——叙事歌、“嘎节卜”——叙事大歌等。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委婉、曲折、寓义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国文学增添了艺术的光彩,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界定的标准有题材论 ,作家论 ,作家、作品民族特点统一论 ,作家、民族文字统一论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涉及作者的民族出身问题。而由于现当代少数民族作者民族出身的复杂性 ,造成了对少数民族文学范畴和界定的混乱及不确定性。少数民族文学应是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 ,体现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一道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少数民族文学家,他们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迄今为止,涉足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者还寥若晨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少似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值得欣慰的是庄星华先生近年出版了《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一书,填补了少数民族诗词曲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选注了自汉以来一百余位少数民族作家的诗词曲优秀作品数百  相似文献   

13.
深探文化矿精取民族魂──读八位中青年民间文学研究家著作有感王敏之民间文学,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的蕴藏量是十分丰富的。但要把这些劳动人民多年来的口头创作的作品搜集、整理出来,特别是从这些作品中经过深细地研究,分门别类地总结它们的思想内容、审美观念、艺术情...  相似文献   

14.
1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仫佬族人口已达125000余人(1986年年底),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仫佬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善于向他民族吸收和借鉴益于本民族的文化精华,因而促进和加快了仫佬族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仫佬族作家队伍,致使解放后比较早地结束了只有民间文学,而无作家书面文学的历程,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有成就的民族之一。仫佬族文学这种质的转变与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批富有才华的少数民族女作者相继登上文坛,其人数之众,作品之多,都是建国以来所没有过的。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情调和笔触,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少数民族文坛上独树一帜,一些作品已经得到文艺界的好评,跻身于整个少数民族乃至全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行列。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比作一片茵茵绿野,那么,少数民族女作者的创作便是开放于这绿野上的一簇艳  相似文献   

16.
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的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尤其是甘、宁、青、新及云南等省区,对回族民间文学的大力开拓与抢救使得这宗珍贵的财富大放光彩。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近年来发掘搜集整理的回族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寓言、笑话、民间说唱等就有一百余万字。这是回族文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空前繁荣。从实际出发,重视和加强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被压抑的族群身份认同逐渐复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对各族群文化的自觉追溯与探寻。这一文化寻根现象最初显现为文学表述空间由政治转向文化,后在寻根文学思潮影响下寻根意识与现代意识得以强化,又由于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少数民族作家自觉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潮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是同作家文学或文人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由广大民众集体口头创作,能表达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并在广大民众中世代流传。因此,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已知的民族都有民间文学;而且在每一个文明、发达民族的文学宝库中,民间文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就是如此,其民间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美国人民卓越的革命传统、广阔的生活场景、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豪爽幽默的情趣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评奖活动。此次获奖成果表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人才辈出 ,特别是少数民族评论家和学者开始走向成熟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迭现 ,表现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特点、新发展。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已经从较封闭的单一民族文学研究走向对各民族文学之间、民族文学与汉族、世界文学之间关系的比较影响的开放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呈现公法“纵横交错”的格局,但却存在私法保护严重不足、知识产权法律无法全面覆盖传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等缺憾与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应坚持依法治国,以科学立法为目标,总结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有问题。据此提出建立完善以民法为主结合其他特别法的私法保护体系,提高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增强权利主体意识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