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景观社会评论》中,德波从“景观”的概念出发对当代西方社会展开批判,他分析了景观权力以及景观统治的实质,并借此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带给人们的幻想予以揭露。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作者主持完成的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呼和浩特市城市景观适宜性评价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成果以呼和浩特市主城区东南城郊边缘地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作者1987年、1996年和2003年先后解译、实测完成的土地景观生态图,在准确量算面积的基础上,对1987~2003年近17年来该区域景观生态类型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索总结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对未来景观动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项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城市建筑景观和城市交通景观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而耕地景观和农村居住地景观则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景观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传统对“高生产性”的片面追求已经造成了农业景观的破坏 ,要把农业环境作为一个生产、生态和审美和谐发展的统一体。要深化农业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所包含的主要因素 ,高度重视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12世纪嘉湖平原的典型景观是围田,围田景观形成的水文生态背景是12-13世纪嘉湖平原积水与缓流的水环境,在这种水环境下,嘉湖平原经历了从野生水生植物景观到人工水生植物景观的演替,对应着嘉湖平原的水文生态由湖泊向沼泽的演变.积水湖泊的沼泽化为嘉湖平原围田景观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保护是从源头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必要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乡村社会、文化、政策和乡村景观中"人"的关注,系统分析现阶段乡村景观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护乡村景观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加强生态教育,强化农民的生态意识;严格生态执法,加强对乡村景观保护的监管;融合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景观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聚落生态位研究的新视角,尝试提出聚落空间生态位的新概念,基于这一视角对聚落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新探索。其次借助聚落形态学和景观意象的研究方法,将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分为5个景观区和18个景观亚区,并分析了各景观区的文化及景观特征。最后依据闽台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划结果,提出打造福建区域传统文化圈;开发闽北的综合文化观光休闲游、闽西的客家文化探秘体验游、闽南的台湾同胞入闽寻根探祖游、台湾的大陆同胞访台品渊源访亲游和高山族文化访古体验游等闽台区域传统文化旅游精品;推进传统聚落在保护中的合理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景观生态规划课程在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一种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建立一种多元化、全方位的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景观生态规划课程的学习,切实掌握该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掌控,使其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完成专业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同时,推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多向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占宏 《阴山学刊》2001,16(5):23-25
本文通过对人类影响景观发育的思想、行为、方法和影响结果的分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类对景观发育影响的显著性,引申到按照人类对景观影响的结果--景观变化梯度过于剧烈的话,景观系统将走向崩溃,进而提出人类对景观发育控制理念构建人-地协调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9.
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设计秉承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以生态水体景观为体现、以西部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载体。应注重与自然进程的结合,保护水资源,变破坏为尊重和利用,变掠夺、索取为珍惜、共存,维护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的生态与平衡,创造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可持续性水体景观,继承和发展当地独特的文化,将传统水体景观融入现代水体景观之中,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景观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新阶段,是景观社会中资本统治的新形式,也是拓殖入人们欲望中的暴力拜物教,其具有颠倒性、被动屈从性和虚假性的特点。德波的景观拜物教理论抓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现象,但却未深入社会生产关系领域的批判中去,因而其景观拜物教批判也未能真正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因此,德波提出的解放路径必然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急需探讨的问题.中国广大农村保持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否妥善保护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乡土景观,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更新的关系,最终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提出了要求,但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如何使这些要求能通过规划的途径,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被确立为国家或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乡土景观进行价值甄别和保护,使之融合进新农村建设当中,对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波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发达资本主义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时间模式即循环时间(tempscyclique)和不可逆时间(tempsirreversible)。循环时间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遵循的时间形态。不可逆时间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人们生产生活所遵循的时间概念和模式,它是一种虚假循环时间。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景观时间"概念。景观时间作为一种虚假消费,是影像消费的时间和时间消费的影像,它以消费/休闲时间的形式展开其景观商品布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正是通过景观布景达到意识形态隐蔽控制和社会统治,在某种意义上说,景观时间深刻地揭露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统治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诸如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生态价值而言,风景美学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审美—生态冲突的状态迫使景观感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即建构生态美学,以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景观的审美价值。这种生态美学旨在探讨景观研究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它融合了自然科学、自然审美哲学、生态艺术与设计以及景观感知整体性研究实践中的诸多观点,倡导一种全新的景观审美感知模式,为推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指南。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解释景观感知与评估已经引发了一场精彩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审美反应的本质、在人类头脑中灌输生态审美的能力,以及与此灌输活动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对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现状调查,从古代与现代景观小品涵义论述,并辅以实例分析。论述古代景观小品的信仰和环境特点外,重点阐述了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不足,从民族文化和生态技术两方面创新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更多地是为因地制宜的发展和民族性的景观小品创建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理论,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给予人们极有价值的启示,影响和启迪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由于景观社会理论本身的艰涩性,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提出一些研究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摄影界普遍存在着对“景观摄影”的误解和困惑,景观一词来源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德波提出的“景观”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消费社会阶段的一个理论总结和批判,是刺激消费维护现存秩序的统治形式.对此,只有采取文化革命的策略进行启蒙.景观摄影作为文化革命的方式之一,其目的也在于去除景观对人的异化及其蒙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乡景观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不但导致城市景观理念和处理手法对农业景观的无理僭越与排斥,而且也意味着农业景现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遗失殆尽.因此如何在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语境中实现城乡景观边界的清晰;如何建设一种新的农业景现,使得城市景现与农业景现实现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彻底解决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积淀延续的矛盾,在当代中国变得尤为紧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是一个以独秀峰为圆心的超循环结构.它在主次对生中.实现了张弛有度;在疏密匹配中,走向了动态衡生;在量体安位中,生发了辩证中和;最终形成了甲天下的景观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中和是中国古代的审美理想,和亦雄亦秀的俊美对应,引发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共鸣。进入当下,它升级为生态中和,成了中国化、时代化、世界化的审美理想,与俊逸的景观生态合拍,使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判,有了生态美学的依据,有了生态文明的支持。桂林的俊逸生态,在景观圈与生态圈的耦合同转中形成,在雄挺山景与柔婉水景的生态中和里涌现。桂林景观的首尾回环、整体与部分的互生环升、核心与边缘的对转、一与多的周旋、个别与系统自相似的圈长,展开了生态中和,成就了俊逸质性。桂林整体俊逸的生态,是由各部分各元素的生态中和关系而生成。它不仅是各部分共通性的相加,也不全是各部分共有性的集结,而主要是景观要素组成共同体时,于生态中和里增长出的整体性新质与系统化新韵。在中华乃至世界审美理想的现代化中,桂林遵循生态中和的原则,建构景观系统俊逸生态的经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可为绿艺家园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生态实践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追溯和剖析了情境主义国际创始人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的理论源头、思想本质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义,指出景观是对马克思三大拜物教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抽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伪欲望的引导结构和模式,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文化模式和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批判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