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近代中国政治中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共有或相通的宗教情感与心理 ,秘密结社是清中叶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间社会团体。它们在近代社会历史事件中有各种突出表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宗教与社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任何民间的民众的群体活动 ,尽管表现形式上有秘密结社的方式 ,但宗教无一例外不是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间秘密结给社会与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几千年来封建历史的影响,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的嬗变,是民间秘密结社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思想根源;弱势群体的产生,伪气功热与西方反华势力的扶持是培植民间秘密组织发展的土壤;确立科学的理性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伪科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民间秘密结社与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宗教及宗教异端与农民反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在宗教的世俗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宗教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道教、佛教在其发展史上还与清代秘密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血缘关系。中国历史上 ,在思想上对农民反抗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也可以说是两教的异端。无论是在秘密教门还是在秘密会党中 ,“三教合一”的思想都有很充分的表现。中国秘密结社生活于古老的农业社会之中 ,只能从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 ,不可能从思想上超越他们脱胎而来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4.
法船的信仰,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宗教中,十分普遍。无论是宝卷,或是与民间秘密宗教有关的档案、实录、地方志、文集等,屡见法船的叙说和记载。但是大都很零散,或穿插于卷文中,或见于所谓邪教首领的口供。完整的有关法船的经卷,古籍和近人介绍宗教典籍之著述,均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历史及相关资料,论述了民间美术、民间习俗、宗教文化及三者关系。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原始渊源。提出了保护并发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并推陈出新的基本观点。同时提出三者之间要进一步相互促进,以拓展民间美术的更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和需要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基督教“是所有宗教中最具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宗教”;佛教则认为众生平等,人类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主宰世界的权利。儒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介于二者之间,主张人与自然或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悠久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这一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人们既熟悉又陌生,许多人觉得它很神秘。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它的有些特殊功能和作用是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所不能代替的。研究宗教这一社会现象,要从宗教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要从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要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中深入探究,就能揭开宗教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谈“宗教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中 ,日益揭示了宗教在各民族文化起源、社会发展及民族关系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原始时代 ,宗教作为文化核心直接影响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对原始时代宗教现象及其发展的研究 ,便成为人类学的重要内容 ,从而形成了宗教人类学 (ReligionsAnthropology)。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一开始关注宗教的起源 ,随后又致力于阐明宗教的社会和心理功能 ,探究宗教信仰和宗教思想的构造方式和表达方式。由于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作用和影响时时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 ,因而宗教人类…  相似文献   

9.
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王中田同志提出宗教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宗教不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宗教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的消失,宗教就必然走向消亡;不能把宗教精神与人类精神混为一谈,宗教的消亡不等于消灭;用行政的手段取缔宗教和断然否定宗教的消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秘密宗教、邪教 ,不管其显露的政治倾向如何 ,其教首创教传教的原始动机一般都是利益的驱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以“宗教信仰”相号召 ,是明清邪教家族性传教的基本形式。明清时期难以计数的大小邪教教主会首借传教以致富 ,大肆攫取现世利益 ,其财产之积累 ,甚至富埒王侯公卿。  相似文献   

11.
唐宋笔记中民间隐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笔记中民间隐语体现了秘密语发展到唐宋时期的特点:刚刚成熟,但又不太诡秘.具体表现为:一、大量的秘密语和方俗俚语界限不明;二、行业秘密语的系统性在唐宋时已初露端倪;三、行业隐语的制作理据大都易寻;四、唐宋秘密语为后世秘密语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关于两种平等观念的产生和社会效果,以及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人类起到的不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谓平等,一谓经济分配上的平等,即结果均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主义;二谓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均等。这两种平等观都曾是人类追求过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经过长期地考察、探索及科学地研究,证明两种平等观导致的结局及历史作用,其差距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始终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毕生关注着宗教现象。在历经前期探索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更是对宗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兴趣,撰写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复杂的宗教现象: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宗教特质;基于辩证思维彰显宗教功能的双重性;立足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宗教的历史形态变迁及其未来的自然消亡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宗教与科学张力关系以及早期基督教起源问题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展现成熟宗教理论的解释力,并透视出其晚年宗教研究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晚年恩格斯宗教理论具有总结意味的系统化、理论化,也对我们把握当下宗教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能否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如何相协调,这不仅是宗教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粗略的讨论。一、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理论依据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宗教适应着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发展到人为宗教;从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发展到世界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互动中的宗教与人类社会——关于宗教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新旧世纪之交的角度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若干现象入手,对宗教与人类社会多重复杂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述,认为宗教道德文化很可能成为宗教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方位;一个道德资源缺乏、道德层次低下的宗教,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6.
百回本《西游记》的创作受到了嘉靖万历间民间秘密宗教的深刻影响,并以特殊方式蕴含着明代民间宗教的社会意识。具体而言,其社会意识又包括"心能治国"的政治批判意识、"劈破旁门"的宗教批判意识、"均平物我"的人性批判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及组织机构.历史教材中的文化是指狭义上的文化,主要讲述历代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深化契约论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后建立民主共和国提供"人民主权"的政治设计。社会契约论具有四个方面的要义:批判了先前的一些契约论思想,揭示社会契约的本质;提出社会契约的本性在于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论述了国家政府的形式,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制;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是改造封建社会弊病、实施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社会契约论》也存在哲学、政治与历史观方面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卢梭的人类不平等起源与社会契约学说有着许多合理内核,闪耀着历史辩证法光辉,但不能说它已经步入了历史唯物主义之门,它终究未摆脱历史唯心论成见。此外,卢梭主张一种自然宗教的有神论,他倡导"公民宗教",也表现了其哲学与宗教思想的二重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没有超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思想范畴,他描绘的自由、平等和全民幸福的理想国家,理论上带有乌托邦色彩,实践上是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勾画了一幅比较完善的设计图。  相似文献   

19.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