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既关系到库区百万大移民任务的顺利完成 ,更关系到库区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库区的人才资源 ,必须从三峡库区的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入手 ,提出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应采取的对策。三峡库区特殊的区情、人才资源现状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 ,决定了库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 ,三峡库区人才资源开发需要采取政策性开发、培养性开发和使用性开发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该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情况对西部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政策。文章对这些政策,包括开发思路,提出西部开发的背景,西部开发的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发展性进行整理,以理清其中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开发和管理同等重要,二者既缺一不可,又不能偏向一方。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的配置使用和开发 ,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和发展。本文从人力资源概念入手 ,分析了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结合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 ,提出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旅游研究也开始起步。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性旅游开发概念的基础上,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当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机理;最后,结合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前东中部企业(个私业主)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意愿、动态,西部引进民间工业项目的重要性、现实性和制约因素及东部客商投资西部较为现实的工业门类,提出了对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和工业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区域开发史上,中美两国西部开发最令世人瞩目。在中美西部开发中,人口资源开发均是关键内容。中美西部人口资源开发的背景和目标相似,但由于两者环境和基础不同,其开发的手段和机制必然具有差异,因而,推进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既要借鉴,又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与当前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以政府为主导不同,在美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中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政府行为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这给推进中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带来如下重要启示:构建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主体的西部人才吸纳利用机制,引导西部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密切结合,激励具有参与能力的组织、机构和个人给西部教育捐助和投资,以及健全西部人口资源开发政策实施的法律保障等,是快速推进我国西部人口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各国一般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有针对性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以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意大利的南方开发政策最能提供借鉴意义。在对落后地区的开发上 ,不要完全寄希望于市场机制 ,政府要积极承担自己的作用 ;工业化是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 ;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 ,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改进模糊相似选择方法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综合权重和海明距离两方面因素,对事物按优劣程度排序,从而更加准确有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在积极响应,大搞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一个可能会对西部大开发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经济犯罪.预防和惩治西部开发中的经济犯罪应该是与西部开发建设同等重要、同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分析东部开发中经济犯罪的规律、特征及成因出发,探讨西部开发中经济犯罪防治的重要性,劣势因素和优势因素,以及经济犯罪防治的重点.以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是一部追思文人浪漫风流、记述青楼文化的笔记小说。作者大力铺写明季江南青楼生活的繁盛与优美,但在全心全意追叙旧事、体贴入微的揭示中蕴含着强烈的文化失落与文化创痛,体现出明遗民文化心理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臧知非 《南都学坛》2013,33(3):8-14
从先秦至汉初,不存在后人所理解的君臣尊卑之道,君尊臣卑以君守君道为前提,不能以厚实的君尊臣卑观念衡量项羽与怀王的关系。怀王排抑项羽在先,项羽独立发展在后,以当时君臣权利和义务衡量之,项羽没有绝对服从怀王的义务。古今学者对项羽放逐义帝而后弑之、背怀王之约的理解并非历史的真实。刘邦对项羽的批评正体现了项羽政治品格的光明磊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世说新语》所开创的文艺批评方法,彰显出来的思想性,对于先秦两汉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形态的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到唐宋时代的诗话批评形态的形成。但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世说新语》的这一价值、作用与地位,学者似乎认识并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黄河夺淮入海以来几百年间,淮河泛滥不止。国民政府成立后,专门成立了导淮委员会,参酌中外专家的调查结果,结合以往治淮的经验,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程实施计划,同时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使得在抗战爆发前基本完成导淮计划的初步工程。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撰成于汉文帝末期,刘安综括其要题名<鸿烈>,因武帝严加禁锢,太史令司马迁也未能一睹该书之宏观.东汉刘向校订石室书籍时,取名<淮南>,东汉人题名<淮南子>、<刘安子>,唐宋之际又名<淮南鸿烈>.相关文献证明,<鸿烈>的作者自东汉以来,普遍认为除刘安外,另有道家苏飞等八公及儒家大、小山等人,及赵贤、朱骄如两位兵家和九位精通<易>学的宾客.  相似文献   

16.
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略论明清时期的河南怀庆商人及贸易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怀庆商人及怀药商人通过遍及各地的贸易网络,不仅促进了怀庆与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流,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使“四大怀药”誉满华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怀药文化,在中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商人的贸易虽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淮西"地区,历经二十余载的南征北战,建立明朝,统一全国。在此期间,"淮西功臣集团"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淮西功臣集团"被朱元璋彻底铲除。"淮西功臣集团"的兴起,发展到灭亡的过程,折射出历代开国元勋相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夺淮以前,由古泻湖分裂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硕项湖等,曾密布于广阔的江苏淮北平原,众多的湖泊之间又有密如蛛网的若干天然河道如泗水、沂水、沭水相沟通。黄河夺淮后,浊水溃泛于江苏淮北地区,湮塞湖泊,打乱了原有的自然水系,极大地改变了江苏淮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直接导致了江苏淮北地区河道的淤平、古泻湖群的消亡。  相似文献   

20.
虞美人杂考     
现今虞姬墓在安徽灵璧。但从文献资料来看,虞美人自刎处有安徽灵璧和淮南定远两说,因此,虞姬墓历史上实际两地皆有。美人死后,鲜血化为原上之草。这是一种能应曲而舞的独特的草,并非现在所见能开鲜艳之花的虞美人。虞美人草本花卉明代以来才从欧洲传入我国,历史上庞大的歌咏虞美人的诗词,也就经历了由咏草到咏花或花草兼咏的过程。《虞美人》曲流行于唐代,也与这个悲艳动人的故事有关。第一个以该曲填词的是唐代的无名氏,五代时《虞美人》词已多见。历代书面文学中的虞美人形象经历了从同甘共苦到贞节烈妇的演变过程,而在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中,虞美人却是一位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