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个体与整体是具有关系性的二元存在,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学史上,对个体与整体关系进行阐释的方法论主要呈现为"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这一思维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实体性思维方式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局限性,面临着阐释的难题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探究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性运用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少数种族和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公共和职业生活的参与程度,许多国家规定了积极行动政策,但这一政策引发了政治上和司法上的激烈争论。对积极行动的争议反映出若干理论之间的对立,主要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理论、群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理论之间的对立,这种情形在美国得到了鲜明地体现。我国积极行动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尽相同,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妥善处理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群体权利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个人创造思维是作为创造个性的个人的,以其统一着主观世界的整体为根据,以其一系列优秀品质为保障,以创造欲望为动因,在其意志力的支持下,在特定心理状态背景下,发挥既有心理结构孕育了的创造力,在特定创造阈中,以创造目的为导引,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建构超越性新成果的人的创造思维;是创造者在一定遗传素质前提下,在长期勤奋严格的学习—修养—积累中,在一定宜于创造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在个人独特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并伴随着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差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美国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美国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中国人具有群体意识和中和意识,美国人具有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中国人喜欢中庸性,美国人强调排中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辩证思维上,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上。从自然环境、劳动方式、民族历史、传统思想、社会认知以及文字构成等方面来探寻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农经济孕育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此种制度决定了个人对家庭和宗族必然会产生强依赖关系。与此相应,此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占据价值的主导和优先地位,而个人则只是其所属群体的依存者或派生物。儒家文化之他“围”与个人之自“围”形成一种合力,固化了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之“围”进到制度之“礼”实现超越和融合,使群体本位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复杂化,传统还原的、线性的、静态的、实体性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解释和处理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寻觅,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过程性、关系性和多元共存的思维方式日臻成熟,为徘徊不前的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致了教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9.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社会”一词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看作众多个人集合生活的群体,个人是实体。一是群体具有社会结构成为超越个人的实体,个人只是载体。通过作者一生在人类学、社会学领域的求学与从事研究工作的体会,本文回顾了对这两种看法认识的发展过程,并批判了两者各有偏重、失实之处,指出目前开展的社区研究要提高一步,不仅应研究社会结构,还要研究活生生的人,应从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到关于人们的心态研究,并应致力发掘中国几千年发展起来的关于人、关于中和位育的经验,贡献给当今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布哈林。从历史观的思维层面来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无论是在时间的意义上,还是在决定与被决定或逻辑的意义上,都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二者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相互决定的关系。因此,在理论认识上,可以分别从不同视角展开辩证的“循环解释”。但在价值观层面上,社会与个人何者“应该”更优先,则是一种伦理的设定,而这是与历史的发展阶段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程序思维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的法律思维方式,但实质因素则是法律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到的;实质因素的选择功能可以作为沟通程序与实质的桥梁。在司法程序的启动、运行和结果反馈环节,实质因素的选择功能都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并且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约束。这些约束有些是法律思维的组成部分,有些是法律思维之外的法律制度,还有些则介于两者之间;只有妥善采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才能发挥实质因素在程序思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必然从传统"群体管理"转向"个体管理",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努力促进管理模式从"群体管理"向"个体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涉及人员的思维方式,既有主体和客体之分,也有群体和个体之别。它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待解问题、解题资源和思考程序为构成。创造性思维包含了理性和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理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于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思维方法,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于情感思维等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认识事实以及有效地改造对象。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离不开辩证思维方式的引导。辩证思维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已表现出四种基本形态:即矛盾思维形态、系统思维形态、信息思维形态和生态思维形态。生态学思维方式的崛起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态危机的必然产物,因其不仅具有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即对立统一性、普遍联系性和永恒发展性,而且是在吸收、借鉴、综合当代科学和哲学最新理论成果及其思维方式精华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是辩证思维方式的当代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5.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学问 ,但并未覆盖人类一般思维中所有思维形式。基于前人发掘思维形式时固有的思路和手法 ,导致开掘过程如方中割圆 ,圆取得再多也无法穷尽普通思维之方。思维形式理应是多种关系的体现 ,但词项逻辑只侧重于类属关系 ,命题逻辑只侧重于依存关系 ,人们的审美感受不同 ,对思维形式发掘的深广程度也不一。现代逻辑逐渐把逻辑拉到数学领域 ,时代呼唤关于人类一般思维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思维信息论开辟了思维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视角,改变了人们哲学上论及思维方式的老习惯。用实践思维方式的观点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是思维方式研究的新探索。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中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一观点使思维方式合乎逻辑地置身于逻辑思维部分,进而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信息是思维方式的最基本要素,思维信息的转换、新旧思维信息的磨合、以及耗散结构理论中思维诸信息非线性运动状态下的效应的思想,是思维方式运作原理中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17.
合理理解思维方式的一般本质是合理理解哲学思维方式的逻辑前提.学术界长期流行的关于思维方式本质的五类观点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方式,而思维规律是贯穿于思维活动中的内在规律,是规定思维方式最一般本质的东西.因此,应从思维规律的角度对思维方式作进一步探讨,在思维方式的一般本质与直接现实的统一中符合逻辑地揭示出思维方式的本质内涵.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内在属性、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区别,思维方式的功能,思维方式的类型划分等问题的探讨,加深对思维方式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类思维方式 ,是 2 1世纪思维领域全新课题。人类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由于物质存在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社会变革不断出现 ,激活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更新转换。人类思维因人而异 ,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 ,须拓宽思维渠道 ,积蓄思维能量 ,克服自身约束 ,借助科技手段让思维的大脑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在法治思维这一综合体系中,律师思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律师思维可以推动、完善、保障和彰显法治建设。对于律师来说,在执业过程中应具有严谨、多元、敏锐、预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素养,只有坚持不断培育和发展律师思维,才能使律师的职业群体真正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