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科尔施在192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描述了他提出的著名的“总体性原则”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阶段论思想,以及他对列宁哲学思想的批判。八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和研究他的这些理论观点,对于新时期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尔·拉法格是首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积极翻译工人运动文件,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阐释了“两种环境论”,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论战,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上 ,毛泽东的理论创新具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 ,他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第二 ,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进行理论创新的辩证方法 ,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对马克思主义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及其意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的历史命运。在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强调,科学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体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经说过,普列汉诺夫在辩证法问题上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在某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普列汉诺夫究竟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呢?这个问题文献上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阐明。相反,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只承认普列汉诺夫宣传、论证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而不承认他对辩证法理论有什么发展,或者认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极少的”。如果说,同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相比,普列汉诺夫没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20年代初欧洲革命形势退潮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信不疑,对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同时批评了种种有关的错误观点。由于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他提出,俄国人民必须以“自己来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提倡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大胆创新。他根据这种精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一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生。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开拓者。由于他一贯主张“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要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终于使他在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遂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这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  相似文献   

8.
布哈林是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中,对帝国主义的洞察和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而“资本的国际化”理论则是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同时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时,重新认识布哈林在《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中阐述的关于“资本的国际化”理论,进一步梳理他关于“资本的国际化”原因和发展过程、“资本的民族化”过程与“资本的国际化”过程的关系、“资本的国际化”的本质和影响等,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拉布里奥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具体的理论环节上补充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变化规律的理论。他对唯物史观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 批判传统的“意识形态”概念,论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拉布里奥拉分析社会意识形式是从批判传统的“意识形态”开始的。从法国革命以来,“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二层意思:其一它是解释观念起源的理论;其二它是对基础产生政治影响的思辨观念的系统化的总和。他坚决地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只起应用作用即对改造基础产生政治影响而不是从基础派生出来的思辨体系。他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解释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它们的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概念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边界的讨论,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理论,从讨论的情况看,许多人仍然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理念存有误解.其实,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性之所在,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人本主义.但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以人为本具有自己的特殊意义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背景下来加以认识 ,所以其对当代人的积极意义一直未被揭示出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抗衡根源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都源于对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愤然不满和激情批判 ,但这是沿着两种不同的路向所展开的激情批判 ,从而在激情批判中所建立的也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把对现代性和现代化运动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追求的必然性的论证 ,这种积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内容丰富,其要有三: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提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其重要原则有五"的看法;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上,批判"第二国际",呼吁"马克思还原";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强调"采用何种范畴的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要按照国情和国民性决定的".这些基本看法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观问题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热点之一。自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历史主体论就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惟一解读。与此针锋相对,阿尔都塞毅然提出了"历史无主体"的命题,首创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无主体"历史观的先河。这一命题不仅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独特解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反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概念的界定上,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界定为一门“解释”、“理解”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对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具体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在研究方法上,尽管运用了科学的哲学解释学方法,但方法论创新的程度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6.
后马克思主义是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出现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渊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但主张超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共同点,存在一定的连续性。但是,后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有着解构马克思主义的趋向,从而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远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认识,从标准提法上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渐进发展历程。但从内在本质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思想,它具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紧密相联的基本内容和重大的综合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与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很大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由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对当代中国均具有正向功能: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进而对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批判理论则不仅提醒我们正视和充分认识现代化事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自觉地趋利避害,而且还启示我们,必须把对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对社会主义目标追求之必然性的论证, 变成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充分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解放思想的非凡勇气、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这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哲学中创立,在批判与反思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僵化、教条化的理解和运用中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