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新阐发,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切入现实的路径。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实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续,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工具诱因、意识根源、消费诱因及制度根源均有重要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观念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及制度建设的路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但是目前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空白,那就是忽略了人体排泄物(主要是城市粪便)的循环利用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和实践上的空白,不仅使得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循环链条难以修复,而且破坏了水体中的物质循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指导,提出将城市粪便纳入循环经济视野,对其实现资源化管理,完善和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生态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是建构生态的文学本体论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研究的理论基础,而"生态本原"、"生态存在"和"生态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的理论内涵.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本体论,阐明了生态文学本体论是指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文学实践上的,研究生态的"文学本原"、"文学存在"和"文学本质"及其生态关系的文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从自然与社会关系入手,通过阐释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发展历程和重新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形成自己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其理论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生态学思想,而且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深化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对我国现阶段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从哲学价值维度、制度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统一的视角来探寻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缺陷在于认同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结论,造成了制度维度和政治维度的缺失。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启示在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资源的挖掘,并始终立足于捍卫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一般世界观,或日本体论就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主要包括本原观、发展观和可知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对科学实践观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功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物质经济模式的功能经济。本文首先介绍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原则、模式,在对循环经济理论渊源进行追溯的基础上提出功能经济的概念,并分析它与传统物质经济的区别。最后,本文明确了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21 世纪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把循环经济的理论运用于机场的建设规划尧运营中去。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机场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最后通过对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指导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重要基础产业,水泥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传统水泥生产模式对环境污染严重,水泥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过于强调循环改善带来的技术性的物质流动变化,忽略了与之匹配的经济性的价值流动变化。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揭示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内部物质代谢和价值流转的互动规律,构建基于“物质流-价值流”的循环经济价值流转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对于优化水泥工业生产流程,完善水泥企业绿色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忽视社会经济因素对物质流的影响,是造成"循环经济不经济"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过程具有相同的内涵;经济系统的组织依赖于经济系统的代谢过程.基于上述观点,提出融合社会经济因素的物质经济代谢概念,建立包括物质经济代谢通量分析、物质经济代谢路径分析、物质经济代谢的调控管理的逻辑分析框架,来理解经济系统的物质经济代谢规模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的缘由进行剖析。分析表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撑人类理性选择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促成循环经济性兴起的合力。结果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要求对经济活动的物质代谢循环和资源价值流动进行统一管理,但传统水泥行业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成本核算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转分析具备核算、评价、决策的管理功能,围绕管理功能实现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集成、成本效益对比和改善持续控制是构建分析体系的关键。案例表明,水泥生产中引入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是良好的微观循环经济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研发投入大,对设备和原材料的要求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现代经济中,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密不可分,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增长会造成很多不利的负面影响。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肃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本文拟从甘肃的现实情况出发,对金融支持甘肃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四个阶段。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为引导人类文明继续前行,生态文明应运而生,从而使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态文明表现形式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态文明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其发展状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两种优势的合力;科学发展观突出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紧紧把握住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在统一,在人与物、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对认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应融入自然大循环之中,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不会危害自然循环,甚至对自然循环有所增益和恢复.链接技术,是将某一生产链条中产生的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利用,使之成为另一生产链条中的原料,使得生产链条得以延伸或闭合的技术.链接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具有不同于传统技术的特征.探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促进链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利于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