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的迅速成长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与非营利组织协同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必须给予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协同网络”的概念界定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协同网络形成的动因,通过刻画企业行为的社会嵌入性特征,阐释了协同网络形成及扩展的机制,最后指出构建协同网络并从中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论述不同理论对企业集群的动因分析和企业集群的四种方式。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认为企业集群不仅可以解决规模经济与保证竞争的有效性的矛盾。企业集群还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为快速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企业集群也为企业实现虚拟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从而使集群内企业具有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视角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该组织形式能产生链式竞争效应、敏捷性效应、速度经济效应。对威廉姆森启发式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其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经济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型建筑工业化选择战略联盟治理结构在包括生产成本、治理成本、风险成本的综合成本方面将优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施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各项战略成本动因的相互作用以及战略成本动因系统具备了协同管理的条件三方面理由,将战略成本动因控制递进到协同管理层次,并厘清其协同管理的内容与机制,以整合型战略成本动因协同管理框架指导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帮助企业塑造成本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市场竞争已步入供应链竞争的时代,因此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在作出初始国际化战略决策时,应重视与同一条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追求供应链协同的好处和整体竞争优势,进而加快所有参与者的国际化进程。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协同体现在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协同、制造企业产品定位与零售企业零售业态设计的协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协同以及国际营销组织协同等。  相似文献   

6.
客户化供应链产品开发知识协同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对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推动,指出在以知识和全球化竞争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企业产品开发中最关键的投入与价值的来源是知识,而产品日趋复杂也使得开发必须跨越不同的专业人员、团队甚至供应链联盟。同时,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知识协同成为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客户化供应链企业产品开发作为研究背景,从管理层面研究知识协同系统,探讨产品开发动因与机理,以期达到满足供应链企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针对社会救援资源的供需不确定性以及应急供应链的政府主导性和快速响应性特征, 将协同学理论引入应急供应链管理中, 对应急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进行理论分析, 从战略层、策略层和技术层分别设计应急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框架;从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和信息协同三个角度研究应急供应链的协同机制。认为:应急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符合社会救援资源主体的自组织特性, 并且能够发挥应急供应链的整体效应, 促进应急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的供应链战略:协同供应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协同供应链与集成供应链的比较说明了协同供应链是供应链发展的一种现实和理智的选择模式。目前协同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战略层、策略层和技术层三个层次,协同战略处于最高层次,规定了策略层和技术层研究的程度和范围,协同策略是协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协同技术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前提。对协同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的分析说明了协同供应链已经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建立协同供应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给出协同和供应链协同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持建立供应链企业协同战略的体系,以求为供应链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战略成本动因控制研究不完善、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应递进到协同管理层次以及在具体企业中存在着多项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问题三方面动机,科学规划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理念、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战略成本动因识别、关键战略成本动因选择、控制策略和控制业绩评价等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各构成要素,构建一套目标明确、对象清晰、重点突出、控制策略保障有力、控制业绩评价合理的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便于企业规范和优化其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活动和控制行为,协力帮助企业达成成本竞争优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系统理论造就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内外原因,用系统理论分析了供应链的特点,指出供应链实质上是一个系统,系统理论造就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并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为供应链的存在寻找到现实和理论依据,为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研究确定了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回顾关于供应链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然后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在需求依赖于销售商努力水平下的供应链激励模型,对这个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后得出制造商对销售商的最优激励机制,这个机制为制造商以一个比成本稍高的价格把产品批发给销售商,在销售商卖出产品后,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返还制造商,并且证明了这个机制能使双方和供应链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绿色供应链企业合作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博弈论证明了供应链企业合作"绿化"该供应链是一个必然趋势,其次,运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供给分析理论验证了合作"绿化"供应链的社会价值,最后,证明了绿色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给自身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在对涉及横向并购双方的内部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后,把供应链上下游节点的成员企业纳入外部供应链整合流程。形成新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纵向激励机制以鼓励新供应链中的上下游成员企业适应新的战略目标。基于二级供应链,研究核心企业对原有的供应链契约进行重新设计和协商,促使协同实现。结果表明,激励方案能够使成员企业产生协同努力,使得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较之并购前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管理与非对称信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供应链管理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传统供应链的问题在于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商业信息。信息与激励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瓶颈, 供应链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设计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的机制。该文分析了供应链节点上成员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及委托- 代理关系, 阐述了协调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 并指出克服供应链低效率的机制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分析了现有供应链合作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供应链中的协调与控制机制应采用混合式的方式。这一方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权威企业的建立及其作用尤为重要。在对企业权威及权威企业进行剖析后,给出了供应链企业间面向多次(重复型)合作协调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分为无限重复型与有限重复型两种方式。在分别给出了上述两种模型的定量化表达式后,针对模型各自的特点结合相应的分析并得到了对应的结论。上述模型对供应链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进行系统的论述,以往很少有文献涉及。首先对供应链失调的原因、阻碍供应链协调的因素以及失调对运营造成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各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最后,对协调供应链的策略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熵理论的供应链系统有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供应链系统结构方案优选时存在的缺乏定量评价方法的问题,将“结构熵”引入供应链系统结构评价模型中,以信息的发送与反馈机制为基础,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供应链系统有序度的概念,并最终建立起可以对大多数供应链系统结构进行定量评价的系统结构熵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对两种结构不同的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定量分析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产业供应链的内涵和特性,分析了产业供应链的概念、形成动因和形成路径,并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产业供应链的串、并联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基于串、并联特点的协作、集成化的产业供应链运作模式更能体现出运作稳定性、资源共享性与规模效益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产业供应链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构筑产业供应链的基本思路应当为:构建区域型产业供应链;协调节点成员关系;处理劣势节点问题;建立物流网络,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注重外部关联性,加强政府扶持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大蒜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文章在技术进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行为科学的一般机理,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大蒜产业链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将大蒜产业链技术进步主体界定为大蒜种植农户、加工企业及经销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蒜产业链各环节主体技术进步动力的构成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构建了大蒜产业链技术进步动力机制系统模型,并讨论了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表明:大蒜产业链技术进步动力包括主体内在需要动力和外部环境驱动力两种,其中内在需要动力分为利益需要动力和自身发展需要动力,而外部环境驱动力则包括技术推力、市场推力和政府推力;产生这些动力的动力源———大蒜种植农户、加工企业、经销商、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地方政府及大蒜产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各种动力能够协同作用,激励大蒜产业链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