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从现象——本质——现象的过渡论》这样的逻辑线索,严谨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资本中从现象——本质——现象的过渡的实现,是马克思正确运用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法的必然结果;从现象——本质——现象的逻辑线索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是一致的。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我们揭示了从现象——本质——现象是理性思维发展的具体途径,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是理性思维阶段认识深化的重要方法,理性思维的直接目的就在于运用本质性的认识去分析、说明具体的问题,从而正确地把握思维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思辨的逻辑"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关于事物自身的形式与内容本质相统一的逻辑学.思辨哲学研究思维的自己运动和必然发展,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思辨的逻辑由于注重了客观事物本身因而能够完全把握存在,即思辨的逻辑把握客观逻辑,从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具有如下六大特点:一是立足实际、独立探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与其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建立在一致的方法论基础之上;二是从经济一维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领导等多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全面;三是从以生产力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向马克思主义价值旨归的回归;四是从"本质"到"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渐深入;五是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实现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再飞跃;六是从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到借鉴西方,再到自主建构,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能力和思想上的自我主张.这既是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更是对发展着的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升,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真理的科学。黑格尔认为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第一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其基本规律是同一律,后者是思维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矛盾。黑格尔把他所谓的知性逻辑也叫普通逻辑,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传统逻辑。他为了说明普通逻辑的局限性不惜歪曲它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黑格尔把所谓的理性逻辑又叫思辨逻辑,亦即辩证逻辑。黑格尔并未提供辩证逻辑相对完整的系统,他把辩证逻辑和辩证法混为一谈。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唯心主义的,非科学的,他不应作为辩证逻辑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与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  相似文献   

6.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与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7.
知性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康德提出认识应当遵循从"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黑格尔进一步提出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认识路线;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两阶段论的认识路线,忽视对知性范畴的研究,忽视知性思维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和实践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类本质哲学分析了个体与类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将其展开为"双重逻辑"。在当代社会,个体与类之间矛盾关系的展开,不仅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更凸显出加强国际合作、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是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历史向度和逻辑向度的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在历史向度中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在逻辑向度中使类本质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升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本质"理论基础思考,不仅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更丰富了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时代内涵,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依据黑格尔《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一部分:逻辑学》(《小逻辑》)中的相关论述,通过对逻辑真实体的三个环节的考察,澄清“知性(知性的肯定)—怀疑主义(知性的否定/知性的辩证法)—辩证(理性的否定方面/否定的辩证法)—思辨[理性的肯定(否定之否定)方面/肯定的辩证法]”的结构和四者之间过渡的必然性。由此,怀疑主义、辩证法与思辨之间的关系的最终规定得以阐明:知性自身误解着地运用辩证法时,就形成了怀疑主义,并且辩证法本质上是属于理性的,与此同时,黑格尔为了区分否定的辩证法和肯定的辩证法,他在这里更多的是把“辩证(的环节)”作为否定的辩证法(否定的理性)来运用,并用“思辨(的环节)”这一概念代替了肯定的辩证法(肯定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批判纯粹理性",通过澄清前提和划清界限来进一步牢固形而上学的根基——理性,从而使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想像力"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土壤依然还是先验哲学,作为先验结构要素的想像力是知性的一种机能,它连接着知性和感性。而一系列无可避免的追问是:想像力自身是什么?除了作为一种知性和感性之间的逻辑连接符号,它本身有没有内容呢?如果这种内容是和感性相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的意义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不同时期由于人自身的发展阶段不同,人们对自身本质的认知程度不同,人们在主动和受动的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因此人对自身发展阶段和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管理思想及理论得以建立的逻辑起点。本文就以此为立论的基点来透析管理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构建我国管理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康德为了建构起“未来的形而上学”,试图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物自身”和人的理性,知识和思维的能动性、自由和必然等哲学难题给予解答。但是,康德为了解决这些哲学难题,一方面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忽视了人的实践性。一方面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知性与理性,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本体与现象、必然与自由以及经验、表象、意志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另一方面,却又把客观世界的必然联系和人的思维、认识过程的必然联系完全割裂了。所以,从总体上看,康德还没有完全实现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而只是把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上了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知性这种认识能力和阶段进行过不断地探讨,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只有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从辩证法的高度比较系统、全面地考察了这个问题,在认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黑格尔的辩证知性观,主要是在《小逻辑》的“导言”中阐发的。 (一) 关于知性,黑格尔说:“只能产生有限规定,并且只能在有限规定中活动的思维,便叫知性(就知性二字严格的意思而言)。”黑格尔从理性思维的高度出发,揭示了这种在有限规定中活动的知性思维的本质。“知性对于它的对象持分离和抽象的态度,因而  相似文献   

14.
矛盾思维是关于主体如何才能把握客体本质的思维方式.它以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为运思途径,以把对立概念结合在一起为思维成果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矛盾思维是实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全面统一的重要途径。一、在形成抽象概念的过程中矛盾思维的具体机制马克思指出,人们认识世界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生动的直观蒸发出抽象规定,另一条是从稀薄的抽象再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抽象规定”即我们这里说的抽象概念,而“思维中的具体”即是与抽象概念相对而言的具体概念。在获取关于对象的感性认识中,矛盾思维的致思趋向主要是探求主体如何才能获取关于客体正、反两方面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很好处理主体活动和认识环境,对象的可感性质和主体感知能力,主体关于特定对象的感性认识和主体原有知识构架、感性认识和客体本象之间的矛盾关系。此时运思途径大体上由主体反思自身(主体对自己的需要、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16.
认识从感性经验向理性思维的飞跃,首先形成的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感性经验进行抽象的产物,是对客观对象的共同的或本质的属性的反映。概念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抽象概念向具体概念的飞跃。认识这一飞跃,把握概念的具体性和辩证本性,对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客观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对传统逻辑进行清理时提出只有普通纯粹逻辑(形式逻辑)才是逻辑,但问题在于他又建构了一种声称为逻辑的先验逻辑。其实,康德建构的先验逻辑并不是逻辑的,而是认知的,他的先验逻辑实质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把握逻辑,并运用于经验的认知图景,这种认知图景表明人先天就具有一种认知能力(知性、判断力和理性)。这种认知能力本身就内嵌着逻辑的所有要素与东西,一旦被激发,就能把握逻辑,并将逻辑运用于经验。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辩证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运动发展的学说,主张对立统一是推动世界的原则,是辩证法唯一的基本规律。其二是系统整体学说,主张只有在矛盾基础上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有机统一上加以认识,把握其深层结构与完整系统,才能抓住本质。其三是关于认识发展的辨证过程的学说,坚持认识从感性出发,经知性认识,然后到达理性认识,知性是认识摆脱感性具体后的认识阶段,未经知性的抽象分析,无法得出理性具体真理  相似文献   

19.
"类"在黑格尔哲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理解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和源头。黑格尔哲学当中的"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外在的思维形式,另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事物本质或共相。其中外在的思维形式是主体先天所具有的,它是主体用以把握实体的逻辑方式,是对康德的先天范畴的理论推演。内在的本质和共相来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它是世界的本质和动力,它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普遍性,是事物当中不变的永恒。由于本质存在于事物内部,这样,就无法通过感觉感知它的存在与否,于是"类"作为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反思才能获得,而不可能透过事物"看"本质,因为本质是离开了经验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从思维学的角度对灵感范畴进行系统的探讨。灵感是思维学的范畴灵感是思维着的精神现象。灵感是思维形式,是思维系统自组织的形态,是思维学的范畴,其自身有其二重性,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是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