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绝对意识”与“相对意识”是哲学发展过程中一对深层的重大的理论矛盾 ,如果说“绝对意识”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意识 ,那么 ,“相对意识”则构成了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意识 ,二者处于抽象的知性对立之中。超越“绝对”与“相对”的知性对立 ,已成为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对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觉解 ,将可以发现超越这一知性对立的思想可能性 ,并推动哲学达到一种更高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人工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人工自然佘正荣,王辛河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自然哲学。它独特的"生态-一进化"之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的研究拓展了一个深广的理论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工自然与地球生物圈的自维生①和继续进化被统一起来,人工自然被当作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与...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人们在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在内的生态领域的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一)生态意识·生态观:生态哲学的萌芽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猜测中,就潜寓着早期人类的生态意识.中国古代有一种“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哲学观念.当然,这一观念并非是现代的,然而却具有超现代的启迪意义.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不充分,在自然哲学和艺术的自然界常常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所主宰.因此,在人已经认识了自然的科学领域,人与  相似文献   

4.
唐帼丽 《理论界》2007,(9):193-196
老庄哲学是一种“无我”本体论哲学观念。本文从老庄哲学“无我”存在的回归意识、人类认识为“天地根”的本质属性以及老庄哲学本体论的民生关怀意识三个方面,揭示老庄哲学本体论的认识内涵。指出老庄哲学本体论思想与民生关怀意识及其民主政治体制的实现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5.
鲁迅《写在〈坟〉后面》对“坟”的“终点”关怀和关于历史的“中间物”的认识在客观意义上划分了鲁迅思想的哲学意识和历史意识;鲁迅历史研究中以进化论为前提的“进化论的超越论”是一种理论假象;历史主义鲁迅研究的理论局限在于其对进化论理论前提的一贯坚持;鲁迅历史观念的思想特征是相对论的历史“终点论”而不是进化论的历史“中间物”意识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5,(1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独特的理论特质生成于生态哲学方法、生态意识理念以及生态社会重构"三位一体"的致思理路。生态哲学方法将生态置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维度中加以考察,实现了生态理论的实质变革;生态意识理论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责任意识相互关联,实现了生态意识领域的深度拓展;生态社会重构将经济生活与制度设计结合,揭示出生态社会建设的现实维度。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美丽”中国伟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生态伦理意识的养成,这也正是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的终极追求。习近平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它的温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整体特征;二是生命共同体环保新理念的哲学本体论;三是包括节制、公平、友善等德性在内的生态美德论。他的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一种生态哲学的视野,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余正荣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生态哲学乃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关系的哲学,也是探索对象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技术处于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中介位置,故研究技术也是生态哲学的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欧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界,为了克服生态问题而盛行一种世界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在中国,高清海的类哲学彰显出中国天人一体思想的宇宙论意义。高清海的“类存在”概念来自于马克思哲学和儒学的创造性的结合,其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型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在古代中国儒学中的原型为“天下”,而这两者融为一体就具有“宇宙性的主体”或“宇宙生命的实践者”的含义。“类”意识是一种全面向宇宙开放的人的自我意识,而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够实现宇宙生命整体的利益,能够防止各种灾难,能够实现社会和环境的正义。高清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正日益成为今天人们关注的话题 ,人们的生态意识在逐步加强。然而 ,生态问题“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正确认识这些生态意识对我们今天的生态实践将会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先秦时期生态意识的主要表现第一 ,《周易》的生态意识宇宙的生态循环规律是《周易》生态伦理意识的基点。《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指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消长 ,“道”即规律。这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势力相互作用造成的 ,二者的交错消长构成了宇宙整体的和谐循环 ,这…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转向表征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自觉。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方式造成的,文明危机的价值忧思诉求生产生活实践的根本变革。从实践哲学维度反思现代生态伦理学理论发展,走出利益逻辑、生命逻辑和生态逻辑道德拓展概念思辨式理论路径,基于“感性现实人”的社会生产实践和日常社会生活,在生态理性实践和生态德性养成中建构生态伦理学价值旨归。可以说,唯物史观视野下生态伦理学实践哲学路径生成既是现实实践诉求的理论“应然”,也是理论阐释实践的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3.
“生态价值”是价值哲学的研究领域.生态价值是一种主客两分基础上的生态对人的价值,还是一种总体性的生态价值?作为人类整体的我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朴素的生态价值取向、基本无生态价值取向到生态价值取向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践生态价值既要注重生态价值的可见度分析,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又要注重生态保护政策工具的运用,从而实现生态价值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中西哲学比较,表现出中西哲学结合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影响了“五四”以后的哲学发展,形成了三种类型的中西哲学结合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解读“天人合一”要放在特定历史语境中进行 ,而不能望文生义。“天人合一”不是近代哲学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是古代观念中人与神的关系 ,是一种宗教意识。它在历史上经历了三种理论形态 ,即殷周“天命”观念、汉代“天人感应”观念以及宋明“天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中智力因素究竟是属于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当前生产力经济学讨论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张智力是物质因索的同志作出了“生产力不包含精神因素”的判断;而主张智力是精神因素的同志作出了“生产力包含智力这个精神因素,智力通过物化成为物质生产力”的结论。我认为,前一种意见是不妥的,基本上同意后一种意见,但还需要从哲学上进行说明并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现代化是理论界一个时期内的热门话题,名家新秀均已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证。然而,江河不择溪流。笔者在此仅从智力圈建设的角度对哲学的现代化、包括哲学体系内容的现代化和结构功能的现代化作一小议。 小小环球的进化已经进入智力圈时代,即进入地球的进化和发展取决于人的智能时期。智力圈是我们这颗行星进化的一个自然阶段,是生物圈发展的一个自然阶段。近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物质自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发“文化”与“哲学”的内在理论要求这一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强调了其“问题意识”在当代的重要性及其源自文化二重性的依据。文章从哲学的层面,扣住新世纪人类文化所迫切关注的人的存在、文化环境、文化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诸症结,研讨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理论成果必然是有着哲学思想作为理论之基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聚焦社会生态发展问题的“普照光”,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因而充分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哲学基础的实践依据、理论渊源和价值旨趣,有利于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视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研究,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一定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