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发表在同一时期、揭示同一主题的《春蚕》和《丰收》进行了比较,既揭示其在写作背景、创作构思、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诸方面的相近;又从家庭出身、生活经历、艺术气质诸方面考察两位作家的两篇作品的不同艺术取向,这对于促进艺术风格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底层写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热门话题,贾平凹以他长篇小说《高兴》对这一题材创作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不仅要写出底层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历史命运,而且要从中探求他们的生命本质及其建构。在这篇对话中,作家坦诚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理解作品与当下文学创作,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圣殿》以生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受到北方机械文明冲击的南方社会各阶层人物道德心理,尤其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的剖析赋予其象征意义,揭示美国南方这座”圣殿”已被玷污,表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现代社会道德堕落的尖锐批判。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城市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典型形象的塑造,古朴、本真的艺术表现三方面论述了贾平凹长篇新怍《高兴》的思想艺术,揭示了《高兴》在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和开拓。  相似文献   

5.
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寡妇和她的儿子》这一散文名篇中,通过对贫妪悲惨命运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的残暴,宗教的虚伪,社会的冷漠,体现了欧文高超的写作艺术和对社会底层弱者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徐静蕾导演的《我的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三部影片,其特点表现在以故事叙述为手段剖析人物的心灵世界,尤其注重表现人物潜意识心理。通过研究创作者心理,可以看到电影艺术世界与创作者本人密切的关系。艺术凭想象力虚构了一个独异的世界,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表达了对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揭示了大量的文人经商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是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文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等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反映了明清思想界对商品经济的肯定和重商的社会思潮,并且折射出蒲松龄进步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之一,《茶馆》的问世和坎坷的当代命运颇具传奇色彩。整部作品通过对诸多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深度剖析,揭示出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人们必然的悲惨命运。《茶馆》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出一格,在艺术构思、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勇开先河,将原汁原味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对现实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中国的美国两位现实主义作家鲁迅和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祝福》和《林中之死》的文化社会背景、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揭示了这两篇悲剧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在辨析浪漫主义、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回到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将唯物主义思想引向了社会文化批判,以此揭示艺术生产的逻辑、主体以及功能问题。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批判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试图阐释艺术革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理论根源,从而为“图像-视觉”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提供哲学基础。从视觉文化批判的角度看,本雅明的这一理论既具有阐释社会存在的意义,又重新建构了社会生活与艺术现象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展开深入的批判,因而体现了一种基于艺术社会学批判的视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高兴》的高度,不只在于对农民群体在城乡社会真实生存状况的揭示,还在于对他们生命和心灵的感同身受般的关切,在于对盲目“城市化”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的尖锐批判。刘高兴是附着了贾平凹现实体验与人文理想的自觉了自身价值的新型农民形象,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也看到了人性的弊病,体制的尴尬,文明的迷失。贾平凹举重若轻的叙事和语言的智慧更使《高兴》进入一个美丽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小说《高兴》讲述了一个离开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状态,小说的主旨在探讨离土的农民,如何在城市扎根。《高兴》是一部标志着贾平凹创作思路和叙事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小说,它没有像《废都》《怀念狼》甚至《秦腔》那样,继续他的颓废、挣扎和怀乡,而是掉转手眼,通过褪尽铅华、隐去技巧、简约而索朴的叙述,宽容而微笑地捧出他对城市和生活在其间的下层人的柔软和温暖;《高兴》体现了贾平凹从尘世挣扎和心灵搏斗,走向了顺乎自然的静观,脱去了纷乱变形的精神意象,走向了清澈而唯美的简约写实,实现了对他早期朴素创作风格的超越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高兴》是贾平凹取材于当下现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对五富、黄八等打工者群体命运的书写基础上,通过刘高兴这一另类农民工形象,探讨思考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使作品不仅呈现出与以往大量渲染苦难的底层写作不同的风貌,同时也成为记录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鲜活文本。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写作过程运思阶段的核心 ,应用文的语言和结构是思维的外化形式 ,应用文体有特殊的语篇思维模式 ,本文认为大部分应用文体呈现出直线型语篇思维模式 ;并探讨了应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语篇思维模式的特点及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乐(luo)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宋明儒学探讨的重点。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将乐与修养、天命、日常生活态度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乐的理解和体认,由此可见其修养方法、生活态度、道德境界以及泰州学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先锋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领军人物,桑塔格秉持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坚持严肃的创作路线,不追求表现型的个人化书写,既能游离于权利中心之外并坚持自己的自由式书写,又能积极参与美国当代各种艺术革新。其非典型的女性作家身份和客观、严肃而勇敢的创作立场为人所称道。桑塔格延展式的身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宽阔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感受,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双重维度。现今建设幸福工程的主流思路,更多的着眼于改善客观维度,而主观维度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经济收入等客观维度并非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主宰着幸福,而主观维度尤其是人格却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但遗憾的是,主观维度的幸福效应长期以来受到低估。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幸福教育,改善个体幸福的主观维度。幸福教育非同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异化教育,旨在让人们获得判断幸福、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写作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英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是一种普通现象,而对许多院校来说,专设写作课程在短期内也很难列入议事日程。鉴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上述现状,拟在分析学生英语写作缺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几代人。作为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完整的折射在他的作品中。在不同的时期,海明威适时的用他的作品反映他的人生感悟。他痛苦的战争经历,充满冒险的生活,捕鱼打猎拳击等等爱好,都成为他作品中真实的一部分。海明威的作品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一起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