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因俗而治"是明清统治者根据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制定的民族政策。明清中央政府的"因俗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实施"多轨制";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差异化";三是在司法制度方面,注重"变通性"。地方土司政权的"因俗而治"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得以实施。明清中央政府实施"因俗而治"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凡无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风俗习惯可"因俗",而有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则不能"因俗"。"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既推动了边疆土司地区的内地化,又推动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渐进化。明清时期的"因俗而治"政策是适合土司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2.
辽代治边有其鲜明的特色,疆域宽广,民族、部族众多是“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因俗而治”在政权机构上的体现就是北、南面官制,在对少数民族的治理上则体现为属国体制和部族体制,在对不同区域的管理上,则有东丹国的设置和西北、西南招讨司的设置。辽代中央治边机构主要是北面官系统中的各种机构,地方治边机构主要有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并为金代所沿用。边防城是辽代边疆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辽代的民族融合是在自然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吐谷浑属鲜卑慕容部,大约在西晋末年迁徙至甘青交界之地,曾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政权达3个世纪.亡国后,部分部众东迁,进入燕云地区.契丹族兴起后,这部分吐谷浑为辽朝所统治,辽朝按照“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控制其治下的吐谷浑,吐谷浑要向辽朝上贡物品,参与辽朝的对外征讨.辽亡后,部分吐谷浑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5.
略论清代前期的“因俗而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乾隆朝中叶,清王朝的疆域东北至外兴安岭,北达恰克图,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及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东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在这辽阔的境域内,生活着汉、满、蒙、维、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王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封建政权的巩固,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民族统治政策。其中,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因俗而治”,在这一政策中占重要地位。“因俗而治”政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认识这一政策的实质?本文就以上问题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我国当今民族政策的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国二制”是契丹辽朝“因俗而治”政策的历史表现,它形象地概括了契丹国家早期的历史形态;但以往的研究中,却往往以这种“分治”的现象来论定契丹辽朝的国家体制为多元化形态;本文结合对辽代人口生活方式、文化接收系统等方面发生的历史变迁,对“一国二制”这一形式作了深入探讨,揭示其发展特征,从而认为,南北政治体制的兼容并蓄、杂揉发展,是契丹国家体制发展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因俗而治”是清代对蒙古族立法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是清朝统治者对历代王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方略的继承的结果,也是清代统治蒙古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清史学派认为,清朝的蒙古、西藏、新疆等周边民族政策与其中原政策完全不同,是一种自觉隔离汉文化的政策。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是"族类隔离"。这些研究视角和结论均具有片面性。清朝在北方各民族区域设置机构直接统治和管辖,并依其俗而治,得到了各民族的拥护。正是清王朝对中国各民族有效的统治,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和民族格局。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对朝鲜移民的政策——以怀柔与同化政策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威兼施”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惯用的统治方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多施用。清朝继承历代封建王朝的治边经验,执行了一条比较明确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恩威兼施”和“因俗而治”。对于朝鲜移民(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朝鲜族的前身。本文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乃为清后期,因为当时加入中国国籍者尚属少数,故本文仍沿用朝鲜移民一词),清政府实行怀柔与同化政策。这是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朝鲜移民所实施的基本政策之一,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一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是十二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活动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宋朝统治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确定联金復燕方针的,这对于分析北宋统治集团的思想动机和统治政策的变化是大有益处的。关于北宋联金復燕之议始于何时,史料记载互有歧异,有的记载为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时,马植始建联金復燕之策;有的记载为童贯使辽时同马植  相似文献   

12.
西夏司法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史料的缺乏 ,有关西夏法律制度的研究较为薄弱 ,更无人对其司法制度进行研究。新近出版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我们知悉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无论是司法机构的设立 ,还是诉讼审判制度的形成 ,西夏有与同时期宋、辽、金相似的一面 ,但也有羌族政权“因时立法 ,缘俗而治”的特殊方面 ,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辽人对佛教的尊崇使佛教在辽国具有很稳固的地位。为了对佛教进行管理,辽代统治者效仿中原国家建立了僧官制度。辽代僧官与唐宋僧官有很大不同,即许多僧官拥有俗职。这些俗职名目是,门下省的侍中,三师、三公和鸿胪寺卿等公卿官,崇禄大夫和特进等文散阶。僧官的俗职有三个特点,一是所加的官职都是政治地位较高无实权的加衔,二是有俗职的僧官数量特别多,三是授予俗职的行为持续时间长。辽代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通过授予俗职向这些高僧学习佛教理论,其次是表彰对辽朝佛教和政府作出贡献的僧官,并奖掖佛教理论精深的僧人,最后是弘扬佛教理论,维护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14.
明朝初期,朝廷通过设立土司、加强对土官的管理、推进司法管辖等措施,加强对水西地区的法律控制。延续因俗而治,利用水西地区特殊的政权治理彝民,实现了对水西地区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15.
元朝治藏政策得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必烈继大汗位 ,如何对西藏治理 ,是蒙古人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因其俗而柔其人”不失为上策。在寻找支撑元代的意识形态过程中 ,不加选择地吸收了吐蕃文化中的全部内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并对西僧恶行的无视和过度娇纵 ,是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崩溃的主要之一。蒙古人有效统治吐蕃得益其治藏政策 ,蒙古人过早推出中原 ,是治藏政策中对西僧过度依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清代西域诗歌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情韵和思想意蕴反映了清朝"天下一体"的大一统、"因俗而治"、"恩威并用"和屯垦实边的治边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唐代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蒙古在前期实行因俗而治、满蒙联盟政策。晚期由于形势变化而改变政策,主要有:理藩院与盟旗政治制度变化,联姻由紧而松,对喇嘛教由重视变为冷漠、控制、抑制,从实行民族隔离封禁变为放垦蒙地,追随潮流实行新政。  相似文献   

19.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出于稳定边疆形势、维护领土完整的施政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大一统观念是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极力淡化华夷观念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指导方针,"德足绥怀,威足临治"是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方针,因俗而治是清朝制定和实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治国理念对辽、金两朝击球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统治者所采用的治国基本思路对击球运动产生的深刻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击球在辽金两朝不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击球是与射骑技能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是契丹人和女真人用以保持本族勇猛善战的有效运动方式.契丹人采取的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保持了本民族的尚武习俗,使击球运动在辽朝长盛不衰.而女真人建立政权后,实行的汉化政策导致金代女真人尚武精神的衰退以及击球运动废弛,使得女真人渐趋文弱,进而荒废了立国之根本的骑射技能,直接导致了金朝的灭亡.建议:通过对契丹人、女真人尚武精神的强弱对击球运动影响的研究,来说明: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发生交流时,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