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邓小平刑事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的刑事法律有着深刻的影响。论述邓小平新时期刑事政策的制定动因、目标、途径扣措施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刑事政策一直停留在启蒙阶段,表现在人道主义、法治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还没有完全确立.防止犯罪特别是针对犯罪人的各种方法措施没有考虑其作为人的尊严,人道地实施;许多具体刑事政策还不能说完全符合法治国家的要求;各个时期的刑事政策目标和对策从科学主义出发是不能成立的.中国的刑事政策从目标来说过于理想化,甚至神话化,有必要回归常识,即现实化.现阶段的基本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研究来评估刑事诉讼法律的现实样态的合理性及其变革的可能性.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的视野中,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作用场域、立法性和司法性、适用时间的长短、诉讼过程的阶段性、社会形态等方面来进行分类,并探讨与刑事诉讼有关的各种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已有刑事政策研究的狭窄视野,改变对刑事法律尤其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刑罚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正确把握和实施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及经济犯罪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刑罚思想中有关先教后刑、执法必严、慎用死刑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 ,对今天我国的以法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刑事法律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志 《南都学坛》2005,25(1):83-87
邓小平理论中所蕴涵的刑法思想,为我们完善刑事法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邓小平同志关于刑事立法的思想、刑事政策思想、关于打击经济犯罪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刑事法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继续系统、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刑法问题的论述,对于总结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一种,在犯罪控制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应当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有效运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那么,究竟何为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经过考察,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他刑事政策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也更能体现刑事政策预防和控制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价值目标.因此,必须深化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识.这就需要对其基本内涵予以深入、正确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予以更进一步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刑事政策进行科学定位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实现恢复性正义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与社会双本位型刑事政策取代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是当代社会刑事政策的最佳选择;以“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替代重刑化的刑事政策是其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影响对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由于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基督教之爱与宽恕思想变为深刻的法律意识,西方很快就走上了刑罚文明的道路,刑罚趋轻成为其刑事政策的精髓。关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具体刑事政策,其最本质、共同性的东西是重刑主义,这表面上由专制权力决定,但从深层原因分析,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先进文化之"和谐"、"人权"、"爱与宽恕"对中国当下刑事政策具有积极的影响,以先进文化为依托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远离重刑主义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指标体系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运行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是刑事政策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有益尝试.构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运行情况指标体系,是进行这种尝试的基础.该指标体系,由综合评估指标、分类评估指标与单项评估指标构成.指标的效度检测,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高效度.构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运行情况指标体系,不仅是定量分析方法导入的过程,而且是对刑事政策的功能定位、作用机制,特别是刑事政策实施与刑事法律适用的协调作用深入理解、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和论证,中国刑事法学界并没有呈现出对“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认识趋同.相反,基于国家对其在规范和解释上的沉默,至今不但没有形成统一观点,且分歧似有扩大之势.这就需要对“两少一宽”刑事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以求超越现有对“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认知,找到“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