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名称及其所对应的原植物,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均大量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极易造成混淆,不可不辨。以"lily"为研究对象,利用http:∥scholar.google.com和http:∥apps.web of knowledge.com文献检索平台,查询国内外使用"lily"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得到534 000条和11 734条检索信息,然而,以"lilium"为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二级检索时,却只能得到27 000条和6 087条检索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含有"lily"的词或词组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lily"本意为百合属Lilium植物,但是英文名称中含有"lily"的词或词组并非都是百合,其代表的含义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百合科、秋海棠科、石蒜科、天南星科及人工杂交种等多种植物,而且在某些动物名称中也含有"lily"。可见,含有"lily"的英文词或词组所代表的名称和原植物较多,而且十分复杂,在文献检索以及相关研究中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存垣 《老友》2009,(10):55-55
中医古籍中无冠心病的名称,但对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内经》及历代中医文献多有描述。例如:"邪在心,则病心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还记载有"暴卒心痛""久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病""胃心痛""真心痛"等病症的症候。"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名称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正式提出。《圣济总录·胸痹门》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用植物染料印染纺织物的工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并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染料和丰富多彩的色谱,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众多的文献古籍中详尽地记载了植物染料的种植方法、染料的制作工艺以及纺织物的染制工艺等,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植物染料的制作和使用,不仅体现了它的实用性,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植物染料的颜色使用体现了封建社会特有的阶级性,染料植物的种植和染料的加工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征,染料植物及染料的功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茅山是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过去它叫句曲山,而现在人们通称其茅山。据古籍资料记载,茅山除了旧名句曲山外,亦有记载为衡山、苗山等。句曲山因山形近似"弓"状而得名,"勾曲山"是句曲山之外茅山的又一个异名,长期以来茅山的这两种不同旧名造成了不少误解。根据史料分析,茅山的名称主要有重名、异名等现象,针对这种异读和茅山异名的现象,文章对"茅山""句曲山"名称的由来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对茅山异名的衍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其濬不仅是清代一位高级官员,还是一位出色的植物学学家,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等植物学著作。其中《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第一部以植物命名的植物学专著,我国历代本草书以医药研究为中心,救荒书以食用为中心,而该书则从植物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描述植物的产地、形态、生态习性。吴其濬通过实地调查进行考证,对所见植物均一一绘图著录,使植物名实相符。《植物名实图考》还保存了古籍内容,并注意对文献的考订、辨伪,不轻信盲从。  相似文献   

7.
大量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与在先植物品种名称相同,这可能既导致消费者混淆,也引起竞争者对地理标志合法性异议.与欧盟法及《知识产权协定》不同,中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理论研究几乎空白.为免消费者混淆,与在先植物品种名称完全相同的地理标志,及部分相同但误导消费者的地理标志不得注册;部分相同且不误导消费者的可以注册.在判断是否相同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规章参照欧盟的规定,以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为比较对象;中国商标法和《知识产权协定》则以整个标志为比较对象.综合考虑,中国地理标志法应以整个标志为比较对象.为协调已注册地理标志与在先品种名称间的关系,地理标志权利人应容许他人正当使用品种名称.在品种名称命名方面,应该限制使用地理名称.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中的木兰、溲疏、蜀羊泉等,与《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 植物(中药)名实不符。这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势必以假乱真,割断中华文脉,危及人 民健康。笔者经长期研究和反复考证确认:《本草经》等古籍记载的木兰原植物,应为Ma gnol ia sprengeri Pamp. (今名武当木兰),溲疏即Lonicera fargesii Fr anch.(今 名黏毛忍冬),蜀羊泉实乃Solanum dulcamara L. (今名欧白英)。另外,《白香山 集 》等记载的木莲,应为Manglietia insignis (Wall.)Bl.(今名红花木莲)。此文为 这 些失传已久的植物(中药)正名,旨在发掘传统中药,验证古本草的科学性,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气候物候历,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物候信息。植物考证可以解决历代注释中植物名莫衷一是的问题,客观认知早期农业发展和植物的关系,同时有助于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夏小正》中共记录29种植物,除一种存疑外,其他隶属17科26属,其中木本植物占31%,草本植物占69%,禾本科和菊科出现的植物最多,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占据一定的比重。蓼蓝、芸苔、韭、桃、杏、枣等植物的栽培首次见于文献,反映了该时期的农业技术已初具规模;大部分植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作为早期先民的食物、香料、染料、木材以及衣物原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维吾尔语中植物的名称特点以及与植物有关的命名:在维吾尔语言中植物名称带助词性;维吾尔语中植物或农作物的某种器官、生长和浇水时期及与植物栽培有关的独特称呼较多;维吾尔语中以植物命名的人名、地名也较多。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植物名称在维吾尔族中的象征性意义等。  相似文献   

11.
必仁且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仁”和“智”是道德、理智的人待人处事、正当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所应有的品质和能力。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种严峻的关系危机,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极度紧张和严重冲突,本来是属于“人的关系”的关系,表现出脱离人的异己性。为了缓解当前的关系危机,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能够真正成为“人的关系”,并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仍然是当今时代所要求于人们的。  相似文献   

12.
二战题材电影的人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是二战题材电影的一大主题。这些影片通过独特的人文视角,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意识行为,展示了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种种不同形态,并对人性结构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对战争苦难的深深悲悯还是对完美人性的呼唤和期待,都透视着艺术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哲学观照。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初步建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和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改革的路径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改革的实施策略是: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广泛开展校、政、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康德与叔本华自由观的异同,即理性与非理性,设定与非设定,自律与非自律,肯定与否定。他们二人对自由问题的探讨,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与审美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与作为某些流派、艺术家和思想家以美为最高价值和精神追求的审美主义在精神内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亦有所不同。理论上说,审美主义发端于浪漫主义,它们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却呈现出诸多二律背反的倾向,如:贵族意识与平民精神、精英化与大众化、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彼岸与此岸等的矛盾和冲突。二者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其一,浪漫主义更多的是对主体内心情感世界的发抒,体现了一种主体性的诉求,而审美主义则从主体性走向了主体间性;其二,浪漫主义回归中世纪的幻想世界,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和谐,而审美主义则走向了审美的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名词和术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前者是事物的名称,表达事物的概念,后者是特定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用语。名词和术语在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回顾中国名词和术语工作的发展历程,对促进我国名词和术语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歧义和多义的区别性特征及其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吕叔湘的静态、动态观为理论根据,区分歧义和多义,认为歧义与多义的主级区别性特征是动态和静态 的对立,次级区别性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实现和可能的对立、交现性和共显性的对立,语境对歧义具有强制 约,对多义为零制约。并辩证地看待多义和歧义,认为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20.
统制西方意识形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使人们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善/恶、人/自然、男性/女性、理性/感性、在场/缺失……在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中,作者生动描写了一系列受到种族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戕害的人物角色。通过展示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行为上的癫狂与错乱,以及对人生的绝望,作者成功解构并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构筑起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