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在其官德思想中,把士德、吏德、君德看作统一整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官德的主体。其基本官德思想是:为官以"仁"、为官以"忠"、为官以"德"、为官以"礼"、为官以民、为官以"克己修身"。这是我国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深远地影响了古代政治伦理及传统文化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汲取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思想,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关键要抓好"官德"建设,提高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论官德建设     
本文论述了官德建设是我国历代治国方略中的优秀传统 ,阐述了官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官德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各级官员的政治道德如何 ,关系着国家或政党的兴衰成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官德思想的发展情况 ,提出了当前加强官德思想建设的基本思路 ,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官德之价值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的产生依赖于官吏的产生。官德之流变具有从政个体官德发展的层递性、从政群体官德的主导性、社会形态官德发展的历史性及现代官德对传统官德的承继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官德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树立领导权威、防止公权滥用、克服权力异化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修身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对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官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官德与法制的关系,即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是官德形成的内在机理;法律的监督与约束是官德形成的基本保障;官德建设是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意。同时分析和西方国家法制化的思想基础、基本经验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修身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对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官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之魂 ,是历代统治阶级治国安邦必须依赖的精神工具 ,始终与国家安危、人民祸福联系在一起 :官德兴 ,国必兴 ;官德衰 ,国必亡。考察中国官德建设的历史 ,有三条基本经验和教训 :一是注重官德教育和官德修养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和法律惩戒 ;三是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公德与私德间关系的一般讨论具体化为对我国金昌等地"把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等私德作为选拔和评价干部的硬性条件"这一实际做法的争议,通过对正反双方各种观点的系统梳理、辩驳和评价,提出以下观点:(1)官员的家庭美德、私交情谊属于其私德范畴,不宜抹杀公德与私德的分殊,不宜用私德统一官德;(2)孝行之于官德,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3)用传统儒家伦理重建当代中国官德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大夫对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规划设计师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反思。提出当代规划设计师应具备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2.
官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为官之道.论文论述了官箴的形成、官箴的核心价值及道德操守以及官箴的不足,认为官箴精华与糟粕并存,其积极部分,如"敬畏忠"的核心价值,"清慎勤"的道德操守,对当前行政文化建设仍有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前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祖谦一生,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人文遗产,而且留下了以淳厚、笃实、宽平为特点的高贵卓越的人格气度,此种人格气度表现在学术上则形成了以“委曲拥护”、“泛观广接”、“兼取其长”、“宽容开放”见长的学术特色。文章运用大量材料与史实集中讨论和分析了吕的此种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还从吕与朱熹的学术和人格的比较中对吕学的地位进行评价,指出吕的人格和学术所包含的宽容、博大、开放之气质既是中华传统文明最具价值的德性主义传统的继承发扬,也完全可以与近现代人类共同文明的自由、民主、宽容的精神相接攘,其中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值得今人崇敬、珍视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心理素质、道德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素质;学习道德知识、开展道德教育、搞好道德修养、加快体制改革,是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透视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状态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我国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水平并不因为其经济上的弱势而有所降低,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利己主义的倾向;与其他群体相比,弱势群体的道德信仰水平较低,社会公德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他们既热爱传统美德又不愿充分认同传统美德,同时,对现代性较强的道德品质也认同不足,使得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的提升比别的群体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的要务是以德治吏。在党的干部工作中贯彻“德治”思想 ,必须在三方面下工夫 :建立教育、制度、赏罚上的道德机制 ;坚持选拔、任用、考评上的道德标准 ;正确处理德与才、自律与他律、管理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官",这是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以德治"官"的关键是以德治权.加强廉洁从政道德规范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规范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的制度建设和净化领导干部队伍,是以德治"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作为制度安排的"引咎辞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官员因失职失误而引咎辞职.引咎辞职制的实行,在加强对行政首长权力的制约、提高官员的自律意识、推进官员的能上能下风气的形成、塑造政府良好的公众形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但也会产生造成权力的放纵、低效用行使以及政府文过饰非等方面的消极效应.要完善引咎辞职制,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条例并完善相关制度,大力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特别是自律意识,扩大政治透明度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