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文学史研究中,宫体诗几乎是被否定的。今天看来,这种评价或许还可商榷。(一) 究竟何谓宫体诗?“宫体”之称,起于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宫”即“东宫”(太子所居)之意。《梁书·简文帝纪》云,萧纲为诗“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同书《徐攡传》则说,徐攡作诗“好为新变”;他任萧纲的太子家令时,其“文体既别,春坊(即东宫)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这里只说到宫体诗是一种“新变”的文体,具有“轻艳”的风格,未说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隋书·经籍志》则说萧纲之诗,“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也就是说,宫体诗是艳诗,其内容是描绘女性和男女情事。刘肃《大  相似文献   

2.
梁朝宫体赋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宫体之文与宫体之赋 “宫体”之名最早出现在《梁书·徐摛传》中,《徐摛传》说:“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以后的学者在论述宫体诗时,都习惯引用这段话来作为宫体诗兴起的原始依据。其实这段话并没有说“摛文”仅仅是指诗。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中,诗和文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可以包括诗在内,但并不就等于诗。“宫体”最早是对徐摛之文的称谓,但徐摛的作品大多散佚了,无法从他的作品中来考察其“宫体之文”的范围。因此,我们只好从文的概念入手来考察其范围了。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居延及肩水金关汉简等河西边塞遗址中发现有少量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典籍类简文。“云气将出”简文为数术略中天文类的“云气占”;“东北来,则逆根”简文属数术略中天文类的“候风占”;“秋风至”简文为西汉时期的七言诗残句。  相似文献   

4.
2012年《肩水金关汉简(贰)》正式出版,为简牍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肩水金关汉简(贰)》的简文虽然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释读、校改,但仍有疏漏。针对这些疏漏,从汉代文书制度、字形对比、上下文推理等方面对相关简文进行考证,对误释之处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鲁邦大旱》记载了鲁哀公和孔子就旱灾发生的问对,整理者推断大旱发生在鲁哀公十五年,但根据《春秋》的文例,鲁哀公十五年的大雩并不能称之为大旱,事实上利用重言说理是诸子立说的一种形式,不可完全据信。从思想方面分析,简文有违于早期儒家重祭的传统,简文表现的重刑特色和现实主义品格,和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不相适应,其思想非第一和第二代儒家所能有,而和《荀子》中荀子后学的著作契合之处最多,简文可能是荀子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取妻"条有关牛郎织女内容的二则简文,在牛郎织女神话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毋庸置疑,但上述简文在作为文献材料引证时,缘于其日书的性质而要求我们对其可证性应该给予谨慎的态度。简文有关牛郎织女相关内容的记载,既有神话的内容,也有缘于占验吉凶的矫言的成分,同时,对上述简文的诠释与理解,尚有不同的方式与结果。上述种种情况表明,对上述简文的研究还需深入,结论还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一历来关子《蜀道难》的诠释 《蜀道难》本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唐人吴兢《乐府题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对此乐府古题内容的最早解释。历来在这个题目上大做文章的不乏其人: 《乐府待集》所牧的《蜀道难》有:梁简文帝二首、写三峡一带的景物,巫山的连绵不断,巴水的回环曲折;梁刘孝威二首,  相似文献   

8.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9.
晁福林 《南都学坛》2003,23(5):19-25
上博简《诗论》多次提及《诗·甘棠》篇,说明孔子对于召公奭的重视。简文之论可以与《孔子家语》、《孔丛子》等的相关记载相互印证,表明了孔子对于宗庙祭典的看法。孔子认为只要有大功德于民于国,就可以在宗庙里面受到祭祀,嫡庶之别并不重要。召公奭是周文王的长庶子,他恭行文王之德,对周初政局影响很大。简文还启发我们重新考虑《尚书·召诰》篇的性质以及孔子的宗法观念的复杂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初唐史学家和“四杰”、陈子昂等人批评南朝文学之前,宫体诗已经经受了五次批评。它们分别发生在:宫体得名之初、梁末侯景之乱时、陈代何之元编纂《梁典》时、隋代李鄂上书高祖革除浮华表和王通著《中说》时。但五次批评都未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整个社会盛行以宫体为代表的文风、批评者既无理论创新又无创作实绩。但唐前批评也逐渐出现了新气象,已经由单纯批评宫体和宫体诗人转变到批评整个汉魏六朝以来的文学创作,带有追根究底的性质。这种批评方法为初唐南北文化融合时批判继承南朝文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对妻子形象的构建,受儒家身份的规定,历来偏重于品德。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的性别意识——对妻子体貌的注意与描写,是对儒家身份规定的逾越。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妻子形象描写范式,并讨论了儒家"身份"规定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致命偷腥》与笛福的小说《罗克珊娜》之间的比较,以两者之间在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的诸多方面,如:真实性、标题的吸引性、色情、连贯性等方面存在着的极大相似性为基础,以中国现代人的立场来对《罗克珊娜》进行评价,认为在18世纪的英国《罗克珊娜》只不过是类似中国现代的网络写作一样的商品而已。  相似文献   

13.
论宫体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宫体”之名,最早起于人们对徐摛作品的称呼?读菏椤ば鞊ご吩?“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徐摛由于周舍的推荐,曾做晋安王萧纲的侍读,中大通三年五月(531年),萧纲入为皇太子,徐摛随之入京簿驮谡庖荒?他的诗体在春坊即太子的东宫流行起来了。东宫尽学徐搞体,自然包括皇太子萧纲在内,所以《梁书·简文帝本纪》载:“(帝)雅好题诗,共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宫体。”但是由于《玉台新咏》没有收录徐摛的作品,他残存的几首诗也看不出宫体的特点,而简文帝以太子和皇帝的身份写作宫体,影响很大,后人往往根据上面达段话,以为宫体是由简文帝的诗歌而得名的,误将景从响应者当作了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4.
参照萧绎《法宝联璧序》等文献,可以发现梁代宫体诗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普通年间至中大通前期为宫体形成期,此时的主力是萧纲的幕僚,中心在萧纲藩府;中大通后期至大同六年前后为与京师文风融合期,此时主力是萧纲东宫官员和倾向于宫体的士人,中心在萧纲东宫府;大同六年以后至梁末为盛行期,此时宫体弥漫朝野。每一阶段大约都是十年。这一结论有助于还原梁代中后期文坛原貌,为考定《玉台新咏》编纂时间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5.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张家山汉墓竹简》释文为底本,对简文中的数量词的拟补和释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商讨,以有利于简文原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田德政在《中国青年报》上著文说: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德国马普研究院(MaxPlanckInstitute),为配台其刊物《马普研究院期刊》的中国专题,把五行看似是诗句的汉字印成封面,想让读者一看便知内里乾坤,但这几行中文字来自色情场所的传单,令中国读者不满。  相似文献   

18.
徐陵是梁陈时代追随简文帝萧纲的重要作家,历来都认为他的诗轻靡淫艳,是一个典型的宫体诗人。然而徐陵并没有始终与简文帝相伴相随,他曾离开宫廷,出使北魏,且羁留长达七八年之久;入陈以后,特别是陈后主即位与狎客大作艳诗之时,徐陵却已悄然作古。因此,徐陵似无大量写作宫体诗的可能。从他所遗留的作品看,无论其内容还是风格,实难简单地以"宫体诗"来论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陵不是典型的宫体诗人。对徐陵及其诗歌的重新认识,实际也关涉如何正确评价和认定宫体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近公布的清华简《系年》,内容涉及"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的许多重大史事,除可与《春秋》经传、《史记》、《竹书纪年》等相对比外,许多地方还可与青铜器铭文相互参证,给人许多新知。如李学勤先生已撰文重点指出《系年》简文可与大保簋(《殷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