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我国的大片领土,除继续用重兵大举进攻我革命根据地外,对于蒋介石反动集团则开始施以政治诱降。蒋介石反动集团一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时也加紧了其对日妥协的阴谋活动,并为此而掀起了反共高潮。“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作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具体地分析中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有力地粉碎了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谰言,打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这一光辉著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学习毛泽东同志具体  相似文献   

2.
芦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进行和最终胜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蒋记“中央军”在日寇的战略进攻下,节节败退,不仅很快地失去了平、津及华北广大地区,而且宁、沪、杭地区也很快沦于敌寇之手。代表和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根本没有保卫人民,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民族自尊心。“攮外必须安内”,说穿了即抗日是假、反共是真。它先后三次  相似文献   

3.
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鲜明的“结盟”色彩、在经济上开放与封闭交织、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与交往是毛泽东外交思维的显著特色,引导着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重新认识毛泽东外交思想,对正确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群众路线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维度,架构了坚定“三种自信”的实践桥梁,夯实了广大干部实现“四个自我”的主体理性,提供了统筹“五个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九四○年一月在延安《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当时,中国革命正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展开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在政治思想上揪起反共浪潮。党内也出现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粉碎国民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平等:毛泽东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心目中蕴藏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平等,是这一理想世界的突出内容。不论在早期的社会理想中,还是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中,毛泽东都把平等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他发动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与实现这种平等的目标直接相关。毛泽东的平等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更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有选择继承。  相似文献   

7.
战后美国对华反共政策逐步升级,是服从于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需要。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对华政策总体上是以扶蒋反共为核心和基调的,美国反华政策不断升级,是新中国决定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共“一边倒”的战略,是根据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中国历史的现状作出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形象最值得考察:它标示着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已基本完成了“中国化”与“自觉化”.无产阶级文艺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20年代后期,但却不是一次性定型完成的,其中的曲折性意味深长.30年代盛极一时的左翼文艺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文艺在中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震动,其意义与影响自不待言;但是其艺术产品不尽人意之处颇多,尤其是与中国社会那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毛主义”一词,是在美国反苏反华反共狂潮弥漫的政治气候中,由史华慈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说明毛泽东的革命战略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不断地引发出一次次的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争,史华慈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派的批判与攻击。这个过程,既客观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道德理想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深受儒家传统"内圣外王"理想模式的影响,尽管"内圣"与"外王"的具体内涵不同于传统儒家,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注重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改造主观思想世界,并由此导致外在客观世界的改造,即内圣则外王,内圣是外王之本。但这种理论过于理想化,在实践中也一再碰壁。  相似文献   

12.
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根源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以史为鉴 ,以免重蹈覆辙 ,因此应充分挖掘其现实意义。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因此 ,国家要发展 ,闭关是不行的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才能弥补过去闭关锁国造成的损失 ,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族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包括了“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了毛泽东对国际国内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真知灼见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毛泽东民族观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对我们具有着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教育学在西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最初是以文化事务专家的形象出现在西方世界的。以文化为中心的毛泽东教育学 ,在西方走过了漫长道路。几十年来 ,论者赋予毛泽东教育学互不兼容、矛盾丛生的属性。这一方面直接与了解和认识言论文本和文化行动的程度有关 ,另一方面与世界教育的关联互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演化有关。世界教育的关联互动推动着西方研究者形成中国视角。国际关系的复杂演化拓宽了深切观察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式的广阔背景。在中国视角与广阔背景的整合中 ,研究者一方面提出并探讨了毛泽东教育学的多变论题 ,另一方面又有恒定论题占居研究领域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中期极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但清政府对外方面依然固守天朝外交原则,统治集团依然执行封闭的外交政策.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慢慢改变.中国外交逐步走出了中世纪的封闭.开始具有近代外交的气息.但这种打破并不意味着中国封闭心态的结束,在这以后,统治集团内部时不时还会冒出自我封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相对于闭关锁国而言,它是主权国家的一种政策行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时外开放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建树是:深刻阐发了"中国不能离开世界"的思想;坚决主张"向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的东西学习"的思想;反复强调"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之上"的思想;必须坚持"批判继承与学创结合并逐步赶超"的思想;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往来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思想等。尽管还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甚至一度还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却是一个反映了具体的历史条件与时代任务的卓越创造,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时代光辉。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和理论,对于推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思想是 :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永不称霸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康乾盛世与欧风美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雍乾时期是清朝的全盛时期 ,人称“康乾盛世”。然而 ,在其繁荣昌盛的表象之下 ,潜伏着种种危机。与同期欧美国家的发展相比 ,更显得黯然失色。虽然它取得了中国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 ,但却落后于西方国家 ,落后于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清政府实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却使中国与外界相对隔离 ,看不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与经验 ,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是毛泽东考察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文化批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毛泽东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当代意义;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观照启迪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局限有:宪政武器的缺失;阶级分析的泛化;批判方式的失当.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和平"政策,是美国在纵观中外局势、汇集各方意见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为其日后推行"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和平"政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对华政策也具有追根溯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