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老子之前“天”是至上之神,统辖人间万物,自然现象、伦理、道德、灾祸等无不在天的主宰下。在这样背景下,人的存在境域非常狭小,一切都在天的意志之下展开他们的生存价值。道家哲学的出现将人同为“域中四大”,将人与天放在一体的位置上,逐一消解“天”的宗教神权性质,还天以“自然”。道家哲学对人境的这一开拓,为将大自然和万物纳入了人的审美视域提供了厚实的哲学基础。人的存在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之外,走出了一个不同于儒家的生活形态,从而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几种“非哲学”的施教方式,说明了当下哲学教育要处理好政治性和教育性、哲学教育规范化与哲学学科特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恢复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其思路是确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建构哲学教育文本与现实生活互动的教育话语,探索面向教育现场的情境化哲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先秦哲学对宇宙本体的回答可以归结为两种,即天本论与道本论。儒家、墨家属于前者,道家、法家属于后者。与古希腊哲学的始基相比,被先秦哲学奉为宇宙本体的天与道具有相同性和相通性,体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先秦仅有的两家“显学”均出自天本论。作为中国哲学的初始形态,先秦哲学与宗教天然合一,儒家、墨家的尊天、祭天满足了人的宗教诉求,在孔子、孟子和墨子那里,天是宇宙本原,也是祭祀对象。这表明,天与道又有差异性,天本论浓缩着宗教情结,有宗教功能,这是道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在先秦同为“显学”的儒家与墨家,在秦后命运悬殊——儒家被独尊、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墨家式微、甚至成为绝学。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儒家文化是伦理本位,强调以道德完善的方式与天合一,并且突出天人之间的上下关系,这些迎合了‘宗法等级的需要;墨子崇尚功利,把天人关系说成是互利互惠的平等关系,功利主义旨趣尤其是其平等意识为社会所不容。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必须回答哲学是否存在。因为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来看,存在先于本质。哲学存在吗?从语义的角度讲,我们现在使用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是从古希腊文的philein和sophia这两个词演化来的。philein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这两个词结合起来组成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在中国古汉语中,哲学的含义也是智慧。《尔雅》释“哲”学说:“哲,智也。”19世纪日本最早传播西方哲学的学者西周首次用汉语的“哲学”来表述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学者黄遵宪又将  相似文献   

5.
在运思如征途上,海德格尔以揭示“此在”的本身意义为出发点,直接指向:“存在为什么存在”这一令人思虑而又“遗忘”的问题。区别了“存在”与“存在者”自古希腊柏拉图哲学以来,在整个西方哲学中一直就混淆的概念。在对“烦”、“畏”、“死”这些“存在”的状态中,澄明着“此在”追寻的价值和目的,展现着“向死而在”这一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深入早期古希腊哲学的历史语境来探讨和解读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历史本义及其现实意义。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正确对待前人的思想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质不是艾多斯,但本质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艾多斯,因此,胡塞尔使用Eidos概念以区分古希腊的本质.但是,何谓古希腊哲学的本质,古希腊对艾多斯的寻找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应该说,从可变的“一”到不变的“多”,再经过不变的“一”,达到可变的“多”,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艾多斯的回答.作为自然哲学的反动,智者学派丧失了艾多斯对象,但这个对象由苏格拉底重新拾起.苏格拉底启示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但理念论只能是从关于事实偶然性的理论走向本质可能性理论的过渡,是“多中之一”,这个过渡被亚里士多德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亚里士多德对艾多斯的最终解决是:被理智所把握的共同之物,即,诸艾多斯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其本质是“真理主义”.“真理主义”在近代出现严重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合理主义,实现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为我们正确地学习和借鉴西方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一、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西方哲学传统源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在人之外并且与人无干的外部的客观自然世界;它们所追求的,是揭示这个外部客观世界的秘密──万事万物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古希腊的“智者”所企图的,正是在关于世界的“本原”或“始基”问题上发现永恒的真理.观点上各不相同甚至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在天与王的先验关系中,建构出国主人君之位的基本性质和伦理的、道德的、政治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天的绝对权威和无上尊严的确认,确立起人君国主的德性标准和行为规则。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出“皇帝”即“天子”,是董仲舒的发明。王,既作为类群性质的人的社会核心性因素而存在,而且也已被置入到“天——地——人”的三重结构之中。为君作王的重要职责就是把天、地、人三者有机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彼此融合的宇宙整体。王者应该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体现出对天道的效法和绝对遵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解释世界"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功能,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我国哲学理论界之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解读。我们不应该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作过分的、夸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哲学在古代曾有过无与伦比的太阳般的地位与辉煌,在近代也有过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王者气象,在现代却沦落为无家可归者并在当代彻底迷失了自己。现当代的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哲学已经或正在走向终结和消亡的结论。但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的理智本性决定了哲学决不会终结和消亡,人类追求终极关怀的本性也不会让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而必将最终将其寻回,彻底解决当世危机以挽救人类和地球世界的需要也迫切要求它的回归并为此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机会。现在正是学者们承担起拯救哲学与当世的历史使命的伟大时刻,希望学者们共同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人试图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世界,最终却演变为离开社会人生谈论宇宙自然,或者是离开宇宙自然谈论社会人生.但孕育了古希腊哲学的古希腊神话,却把幻想世界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其中还包含着对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而把对社会的客观批判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时代的觉醒意识,展示了一个丰富多采的形象世界.本文通过评述古希腊哲人的学说和古希腊神话的演变,以及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的关系,由此揭示了古希腊人本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石昕晖 《南都学坛》2003,23(5):95-98
早期希腊哲学从巴门尼德到智者派的发展,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恩培多克勒等人的“拯救现象”运动,到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显示了围绕本质与现象关系而展开的哲学发展轨迹,蕴涵了以后哲学发展的萌芽,对研究理解整个西方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阐释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逻辑起点的理论渊源——宋代自然人性论,并具体分析近代以来自然人性论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自然人性论,虽然没有形成一种抽象的理论形态,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功利主义趋向却推动了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产生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比较清晰地表述了人、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这是我们思考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视角 ,是我们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提高环境意识的基本出发点。显然 ,上述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